合肥家长迎“大考”:老师家访 有人纠结要不要送礼!

导读:上周,合肥市教育局下发文件,将从1月13日起,在全市中小学中启动大家访活动,全市至少20%以上的学生家庭将会在寒假之前接受一次老师的家访。而记者走访调查后发现,传统家访在进行的同时,老师和家长都面临着一些尴尬。另外,在手机、QQ普及的当下,传统家访还有没有必要也引来一些争议。

家长的纠结:这周以来,省城李女士所在的家长群里每天都热火朝天,其中一个话题就是,老师来家里了怎么接待?要不要送礼?“老师来家访我们家长是非常欢迎的,就是怎么接待有些犯难。担心人家的孩子都送了礼物,我们不送的话,就有失礼节了。”李女士说,周一学校通知可能会选择一些学生家庭进行家访,家长群里就炸锅了。李女士私下和几个关系较好的家长商量怎么接待老师,大家的意见也不统一。有的觉得既然是家访,就该和家庭教育有关,认真配合,送礼就不必了。但有的家长则觉得如果别人送了自己不送,心里有些不放心。而且从礼节上来说,准备一份小礼物也不是多大的事情,至今大家也没达成一个统一意见。

魏奶奶这几天也有点犯愁,如果老师上门家访,她不知道怎么解释孩子的父母都不在家中的事实。魏奶奶的孙女今年刚上一年级,平时和老两口住在一起。孩子的爸妈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孩子判给了父亲,魏奶奶的儿子常年在外打工,所以开学以来两次家长会都是她去的。每次老师问孩子父母怎么不来,她都说父母工作忙没时间,担心老师知道后会对孩子有想法。如果可以,她希望老师不要安排家访。

学生的惊慌:

在省城一初中学校的贴吧里,记者发现了一篇题为“不想被家访”的帖子。里面不少学生都表示不想抽中家访,原因多样,有的学生觉得会被告状,有的担心自己恋爱的事情被家长知道,有的则表示自己家里条件不好,不想被老师知道。

省城一小学的黄老师遇到的事情有些让人哭笑不得。原来昨天下午放学后,黄老师班上一个男同学磨磨蹭蹭地不离开教室,黄老师问谁来接他回家,男同学说自己爸爸妈妈都不在家,要过一个月才能回来。黄老师感到奇怪,因为前一天布置的家庭作业上还有孩子妈妈的签字。追问之下,男孩才说出真话,他不希望老师去家访,因为怕老师会“告状”,然后爸爸妈妈就会教训他,所以想编个父母不在家的谎言让老师不要去家访。

老师的烦恼:对于孙老师来说,昨晚的“闭门羹”吃得有些始料未及。孙老师是省城一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昨晚她准备家访两个学生,小颖是其中一个,因为她在班上比较内向。为了避免家长提前做准备增加负担,孙老师没有提前告知家长,直接找到了小颖的家。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当她说明自己的身份后,屋内一位自称是小颖妈妈的人却告诉她,家里很乱,孩子父亲也不在家,不方便接待老师。孙老师一再表明只是说几句话,但门里面的人就是不开门,以至于孙老师怀疑这是不是小颖的妈妈,直到听到小颖确认的声音。最终孙老师昨晚还是没有顺利家访。

冷遇是尴尬,如果家长过分热情也让老师有些招架不住。“家长说在一个地方等我,怕我找不到家庭住址,结果到了地方后,就被直接拉进了旁边的饭店。”薛老师是省城一知名中学的班主任,而这几天的家访过程中,类似这样“热情”的家长已经不止一位,这让他感觉有些难以招架。

时间:2015-01-16 作者:爱开大学生 来源:爱开大学生 关注:
评论文章推荐
  • 崇文重教澄江村
  • 崇文重教澄江村
  • 广东惠州客家人徐旭曾(前清进士)就曾经写过一篇被后人称做“客家人宣言”的《丰湖杂记》。其中谈到了许多客家人的特点
  • 评论文章 05-09
  • 八十年代乡村之澄江的七月
  • 八十年代乡村之澄江的七月
  • 站在屋檐下望去,田坝里此时是青青葱葱的一片。在早晨的浓雾中,田间的稻秧和甘蔗地里的甘蔗叶沾着露珠,太阳轻轻地出来,雾渐渐地散去
  • 评论文章 05-09
  • 尘世里的读木人
  • 潮州西湖边,中山路,金丽木雕研究中心,我们在这里,坐下来食一杯茶,听金子松先生讲一讲他的“红楼梦”。  
  • 评论文章 05-09
  • 在鲲江乡,遇见榄雕艺人
  • 在鲲江乡,遇见榄雕艺人
  • 这是潮州行的最后一站,从府城到乡野。对于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来说,来到毗邻的鲲江乡,就像回乡一样。
  • 评论文章 04-22
  • 我们必须做好的准备
  • 这是一个非常计较名利双收的时代,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种风气的危害,它让我们功利性非常的强烈
  • 评论文章 04-22
  • 生活中的毒素
  • 生活中的毒素
  • 一般人不是神圣,而一般人之所以不能成为神圣,就在于一般人每天都会产生许多垃圾,并且很多时候不知道要及时地将这些垃圾倾倒
  • 评论文章 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