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孝是发自内心的对父母的尊重,不应拘于形式。迫于形势的无奈跪拜,是对亲情的无声亵渎。我们应该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孝”,如何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孝顺、感恩的情怀。孝是一个笑脸,一个拥抱,一声温暖的问候,一次真切的牵挂。平时多帮父母洗洗碗,做一顿简单的饭菜,一起探讨生活感悟,这样的沟通,比起“顶礼膜拜”更有实效。其实,跪拜只是传统礼节,无关孝道。有学者认为下跪磕头是宣扬传统文化的糟粕,并非没有道理。因为,这已经不是对某种约定俗成的民风的看法,而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上的考量。这在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中,是值得商榷并必须厘清的概念。而无论“洗脚”或“下跪”,这种随手拾起传统风俗“衣钵”的做法,确实暴露出现代教育理念上的捉襟见肘。
总结:跪拜是一种形式,想用形式让学生记住父母恩情恐怕靠不住,当时哭的泪眼婆娑的学生和家长,事后又有几人能记住?教育是潜移默化的,非一朝一夕能成,想用一种形式让孩子理解孝道,只能是煽动一时,难以一世。不如在宽松自在的氛围中,给学生与父母创造更多亲近的机会,让其自由选择如何孝敬父母,传统孝道文化的传播才会获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