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网友“轩哥1992”在义乌本地论坛上发帖提问:“刚毕业的大学生,过年给父母多少红包合适?”“轩哥1992”说,父母养育自己20多年不容易,是时候好好孝顺父母了。可问题是,自己刚毕业,工资不高,还要吃饭租房、买衣服,偶尔要和小伙伴们聚聚,到了年底,腰包里所剩无几。
给父母的红包:他们往往会换种方式还回来,家住金华的王小姐自大学毕业后考入金华一家事业单位,刚开始每个月工资3000元左右,扣除花销,存不了多少钱。但王小姐是个孝顺女,一到离春节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她就开始缩减日常开支。“两个月的工资省着点花,加上年终奖,争取给爸妈每人2000元红包。”在她看来,过年给父母发红包,不在于钱的多少,而在于“让他们开心一下,知道女儿长大了,也会赚钱了”。义乌的小陈是2013年毕业的。他说,工作后第一年过年时,他把所有钱都给了长辈,每人800元,一共给了5个人,“但是他们后来都以其他方式补贴给我了。”网友“fei9057”也说:“我当初给爸妈每人800元,但他们每人回我1800元,我这是包好呢,还是不包好呢?”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人都有过年给父母红包的习惯,但对于刚工作的孩子,父母就算收了红包也会以其他名义还给孩子。一名姓江的母亲告诉记者,“心意到就可以了,多少不重要。即使不给,做父母的也不会在意。”
孝心不在红包多少:
那份心意最重要:对于没什么经济基础的毕业生群体,多数网友表达了“心意最重,量力而行”的看法。网友“雨悠”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我第一年工作的时候给了父母2000元红包,后来工资高了,就给5000元,给多少得看经济实力。”网友“不知道取啥名儿”也表示,工作后第一年红包给得少,后来才慢慢增加的。网友“真是不简单”认为,刚毕业的年轻人不用急于一时以红包的数额来表达孝心,也不要因为过年要发红包给自己造成太大压力。也有网友认为,直接给钱大多数父母都会还回来,不如买点贴心的礼物。“我就是在过年时承包了家里的所有年货,虽然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相比于几千元红包来说,还是减轻了不少压力。而且拎着一大堆东西回去,父母看着也觉得喜庆。”网友“小哇”说。网友“下车门帅锅锅”则说:“人平安回家团聚就好了,红包多少,父母不会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