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有哪几所音乐学院?:全国有八所专业的音乐类院校:分别是北京、上海、中国、武汉(武汉音乐学院)、四川、沈阳、星海、天津、西安。
院系设置:截至2013年,学院有作曲系、音乐学系、民乐系、钢琴系、管弦系、声乐系、舞蹈系、音乐教育学院、演艺学院共9个普通本科教学单位,设有研究生部、思想政治课部、公共基础课部、继续教育学院(含成人教育)、附属中学、附属小学等辅助单位。
学科建设:武汉音乐学院于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81年正式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1999年获批“法学”门类的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并正式招生,2005年获批为全国首批“艺术硕士专业学位”(MFA)教育试点单位。有“艺术学门类音乐与舞蹈学”和“法学门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2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012年开始与武汉理工大学联合招收和培养攻读艺术学理论(音乐)博士学位研究生。
师资力量:截至2013年,学院有教职工463人,其中专任教师300人,占全校人员的64.8%。
其中,具有教授职称者27人,具有副教授职称者84人,副高及以上职称者共11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7.0%。
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共18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2.0%。
学院专任教师平均年龄为40岁,其中35岁及以下教师共11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7.3%,36至45岁教师共9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2.0%,46至55岁教师共7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3.7%,56岁及以上共2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0%。
教学建设:学院重视师生的艺术实践活动,成立东方交响乐团、中华编钟乐团、民族室内乐团、合唱团和附中艺术团、附小艺术团,其中中华编钟乐团与国际著名音乐家谭盾、马友友合作,曾在美国、英国、法国以及香港、北京、上海等地演出;东方交响乐团先后在我国北京、上海、安徽、湖南、大连等演出;2002年,还承担了在湖北省人民政府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中国新春音乐会”,先后在德国法兰克福“世纪大厅”和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上成功演出,展示了中国古老文明和传统文化,展示了中国作曲家在交响音乐创作领域的成果,展示了中国优秀青年歌家、演奏家的风采,均获得好评
科研成果:学院省级重点“音乐学”学科,立足于音乐基础课理论研究,注重音乐与科技联姻,传统与现代结合,使多个研究方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努力实现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促进学科建设的健康发展,使这个学科不仅在湖北省而且在全国同类学科中居于领先地位。学院在科研工作中承担并完成了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的重点项目,如编撰《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的部分条目;《聂耳全集》和《冼星海全集》部分作品定谱录音的工作、《全国中、小学生音乐欣赏曲库》音带32盒及《曲库欣赏指南》2册等。在计算机与作曲、演奏的结合,多媒体音、像、谱的自动生成、转换,作曲技术理论课程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开发,解放路校区雪景作曲技术理论学术数据库、民族音乐文化与宗教音乐的研究方向,已出版专著12部,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其中,曾侯乙编钟乐学、律学的研究成果,被国内外同行专家誉为“重大发现”和“有新的突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音乐学院院长菲德迈致公函明确提出:这些成果是中国古代音乐研究的新曙光,归根结底对世界音乐史的研究有重大影响。我院的道教音乐方面的研究成果,除在内地,还在中国香港地区及日本、法国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