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也从不离开我们,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围绕在我们身边。这不,连餐桌上也看见了它的身影。
除夕夜,妈妈做了一大盘年糕,吃到只剩最后一块时,我和弟弟不发生矛盾了,都想把这最后一块年糕占为已有。爸爸说,那你们知道过年为什么要吃年糕吗?谁知道,这最后一块年糕就归谁哦!我和弟弟愣住了,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心想,吃年糕还有为什么?看着我俩一副不知所措的模样,爸爸乐了,清清喉咙说道:“春节,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讲究吃年糕。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明崇祯年间刊刻的《帝京景物略》一文中记载当时的北京人每于“正月元旦,啖黍糕,曰年年糕”。不出,“年年糕”是北方的“粘粘糕”谐音而来。年糕不仅是一种节日美食,而且岁岁为人们带来新的希。正如清末的一首诗中所云:“人心多好高,谐声制食品,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
看着爸爸津津乐道,我那不服输的个性又上来了。“除夕后不久就是元宵节喽,那你们知不知道元宵节为什么要吃元宵呀?”我神气的看着爸爸。爸爸绅士的做了一个请的动作,我乘机把最后一块年糕夹到碗里,才慢慢说道:“相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长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大臣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逃过动难,唯一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做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武帝准凑,‘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啪啪啪……弟弟开心的鼓起掌来,“你们都说了,那我也说一个,我知道月饼的由来哦”!“月饼——《西湖游览志》称:“民间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义”。东坡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来赞誉月饼 。在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弟弟一脸得意的看着我们,我和爸爸相视一笑,也鼓起掌来。
“略同汤饼赛新年,荠菜中含著齿鲜。最是上春三五日,盘餐到处定居先。明天是大年初一,每家都要吃饺子哦,那我就来说说这饺子的来历。”妈妈把刚下好的饺子乘到我们每个人的碗里,开始笑咪咪的说道:“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偃月形馄饨’。和南宋时的‘燥肉双下角子’发展而来的,距今已有一千四百我年的历史了。清朝有关史料记载说
“‘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又说:“每届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藏之饽饽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这说明新春佳节人们吃饺子,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这是粽子。”
“重阳节——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
“腊八节吃七宝五味粥……”
大家都在这个的文化气息浓郁的餐桌上吃的也开开心心。诗歌的赞美也显示了餐饮行业的浓厚文化底蕴。语文,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博大精深,神秘悠久,源远流长。
语文,如沁人心脾的甘泉。畅饮甘泉,我们的内心会变得澄澈而明亮。
语文,如熏人欲醉的海风。感受海风,我们的内心会变得纯净而宽敞。
语文,如令人心醉的白雪。领略白雪,我们的内心会变得安静而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