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字繁体字均可传承文明

不论是作为文明载体,还是作为表达工具,繁体字到简体字的演变,只是载体和工具状貌的变化,并不会构成对文明内涵的损害与削减。

香港知名演员黄秋生近日在微博发声:“在中国写中文正体字居然过半人看不懂,哎,华夏文明在大陆已死。”他所说的中文正体字即指繁体字,此言经媒体报道后,引发舆论热议。

部分地区民众以及部分海外同胞,至今仍在使用繁体字;研究文字学的学者以及部分书法爱好者,对繁体字也有较深的文化情结。不过,这不能说明繁体字和简体字有“正”“偏”之分,对大多数国人来说,简体字已经成为日常工作生活交流表达的熟练工具,上了年纪的人或许还认识一些繁体字,上世纪6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绝大多数不识繁体字,也没有谁觉得不正常。

繁体字只是简体字过去的形态。单就字体形式来说,繁体字身上确实部分承载着简体字所不具备的文化元素,但是从甲骨文、金文开始,汉字的嬗变、演进总是不可避免地失掉一些文字学、历史学等意义上的好东西,繁体字演变到简体字,同样如此。

然而换个角度看,简体字身上亦承载着繁体字所不具备的文化元素。从本质与功用上看,繁体字、简体字都属于人际、社会交流工具,是文化和文明的载体。使用简体字与使用繁体字,都能够传承华夏文明。

华夏文明,包括整个人类文明发展演变到今天,其实都有一个删繁就简的过程。人们都喜欢自由自在地生活,不喜欢被繁文缛节束缚,简洁的价值观与人类追求单纯明净的趣味也非常契合。可以说,简洁是生活的高境界,也是文明所追求的很高的境界。

不仅如此,较繁体字而言,简体字更容易识记学习与书写运用。作为易学好用的工具,简体字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了解与熟悉中华文化,从而更好地传承与普及华夏文明。不论是作为文明载体,还是作为表达工具,繁体字到简体字的演变,只是载体和工具状貌的变化,并不会构成对文明内涵的损害与削减。

黄秋生因过半人不识繁体字而得出“华夏文明已死”结论,大概是一种调侃、戏说,我们不妨一听,然后一笑而过。真正传承华夏文明,我们要做的是多一些虔诚的敬意,无需在交流工具、文明载体上厚此薄彼。 (涂启智)

时间:2013-07-22 作者:爱开大学生 来源:爱开大学生 关注:
评论文章推荐
  • 崇文重教澄江村
  • 崇文重教澄江村
  • 广东惠州客家人徐旭曾(前清进士)就曾经写过一篇被后人称做“客家人宣言”的《丰湖杂记》。其中谈到了许多客家人的特点
  • 评论文章 05-09
  • 八十年代乡村之澄江的七月
  • 八十年代乡村之澄江的七月
  • 站在屋檐下望去,田坝里此时是青青葱葱的一片。在早晨的浓雾中,田间的稻秧和甘蔗地里的甘蔗叶沾着露珠,太阳轻轻地出来,雾渐渐地散去
  • 评论文章 05-09
  • 尘世里的读木人
  • 潮州西湖边,中山路,金丽木雕研究中心,我们在这里,坐下来食一杯茶,听金子松先生讲一讲他的“红楼梦”。  
  • 评论文章 05-09
  • 在鲲江乡,遇见榄雕艺人
  • 在鲲江乡,遇见榄雕艺人
  • 这是潮州行的最后一站,从府城到乡野。对于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来说,来到毗邻的鲲江乡,就像回乡一样。
  • 评论文章 04-22
  • 我们必须做好的准备
  • 这是一个非常计较名利双收的时代,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种风气的危害,它让我们功利性非常的强烈
  • 评论文章 04-22
  • 生活中的毒素
  • 生活中的毒素
  • 一般人不是神圣,而一般人之所以不能成为神圣,就在于一般人每天都会产生许多垃圾,并且很多时候不知道要及时地将这些垃圾倾倒
  • 评论文章 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