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的深入思考

不仅是出于人民教师神圣职业的需要,更是出于对青年学子的满腔热爱之情和对未来社会建设的崇高责任感,王淑芹同她的团队,用了几年时间撰写的《大学生诚信伦理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一书,不久前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近年来关于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的一本难得的好书,全面深刻而且有创造性。

  《研究》一书的好处,首先是它的针对性很强,全书从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相结合的大背景下观察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寻求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的意义和方法措施。例如,在论述大学生需要诚信道德时,既分析了诚信道德的类需要性,也分析了大学生群体的特殊需要性,指出诚信之德乃是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需要,也是大学生“立身修业的一种重要的道德资本”。这样一来,原来似乎遥远迂阔的道德说教,一下子变成了关乎大学生自身发展的最紧迫需要的贴心话题,大学生诚信建设的必然性和紧迫性跃然纸上。

  将诚信道德与其他伦理学规范,以及心理学、文化建设的理论紧密地结合起来,全面研究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的道德机制和文化机制,这是《研究》一书的第二个显著特点。该书论证了诚信道德需要其他德行的支撑,分析了正义、忠诚、自爱、自尊、自重、责任、荣辱等等德行与诚信的密切关系。在对诚信道德进行全面的伦理学研究的同时,还特别注意援引并运用社会心理学和道德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分析人的诸种道德心理因素对人的诚信品性作用的机理,提出强化大学生对诚信道德正当性的认同、培育诚信道德情感和增强诚信道德意志的心理机制,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感知、道德思维、道德直觉、道德联想、道德情绪、道德情感等等,转化为道德需要和道德动机;并通过道德意志、道德理智和道德良心,以转化为道德实践。本书还特别运用社会心理学的暗示与模仿、印象整饰等理论,系统地论述了大学生诚信人格形成的道德基础,以及诚信道德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

  将理论分析与具体的道德建设措施密切地结合起来,这是本书的第三个显著特点。该书详细地研究了建立和完善社会征信的相关制度措施,提出五大机制理论:构建社会征信的制度体系、学校管理制度的伦理化、学校诚信规章制度的系统化、诚信奖励制度体系化、学校诚信教育的多样化。具体地说,采取四项措施加强大学生的诚信管理:建立和完善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对大学生的个人信用信息进行科学管理、对于大学生的信用等级进行定性评价、推动大学生信用信息公开化和社会化。尤其值得赞赏的是,本书提出并论证我国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的法德合一模式,指出单纯的法制型和纯粹德性型诚信建设模式的弊病,“在实践上法德合一型诚信建设模式”是一种“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相统一”的诚信建设模式。

  《研究》一书的作者们肯于踏踏实实地调查研究,他们走访了全国很多地区的42所高校,对于各个专科的学生,进行了9个方面的问卷调查,包括学习、考试、学术、人际交往、助学贷款、两性情感、求职、消费、网络诚信,全面考察了我国高校诚信管理制度,研究了薄弱环节,组织了大量的座谈和访谈,采集了数千份的抽样调查。不仅如此,他们还研究英美等国大学生诚信管理体系,分析比较了诚信管理体系的差异,并进行了详细的因素分析,从而准确地把握了我国大学生诚信道德的现状。这种“通天接地”的研究态度和方法,对于我们今天的理论学术研究不无有益的启示。

时间:2013-07-15 作者:爱开大学生 来源:爱开大学生 关注:
评论文章推荐
  • 崇文重教澄江村
  • 崇文重教澄江村
  • 广东惠州客家人徐旭曾(前清进士)就曾经写过一篇被后人称做“客家人宣言”的《丰湖杂记》。其中谈到了许多客家人的特点
  • 评论文章 05-09
  • 八十年代乡村之澄江的七月
  • 八十年代乡村之澄江的七月
  • 站在屋檐下望去,田坝里此时是青青葱葱的一片。在早晨的浓雾中,田间的稻秧和甘蔗地里的甘蔗叶沾着露珠,太阳轻轻地出来,雾渐渐地散去
  • 评论文章 05-09
  • 尘世里的读木人
  • 潮州西湖边,中山路,金丽木雕研究中心,我们在这里,坐下来食一杯茶,听金子松先生讲一讲他的“红楼梦”。  
  • 评论文章 05-09
  • 在鲲江乡,遇见榄雕艺人
  • 在鲲江乡,遇见榄雕艺人
  • 这是潮州行的最后一站,从府城到乡野。对于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来说,来到毗邻的鲲江乡,就像回乡一样。
  • 评论文章 04-22
  • 我们必须做好的准备
  • 这是一个非常计较名利双收的时代,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种风气的危害,它让我们功利性非常的强烈
  • 评论文章 04-22
  • 生活中的毒素
  • 生活中的毒素
  • 一般人不是神圣,而一般人之所以不能成为神圣,就在于一般人每天都会产生许多垃圾,并且很多时候不知道要及时地将这些垃圾倾倒
  • 评论文章 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