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地方承载着厚重的记忆,成为他们们追寻先辈足迹、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近日,龙岩学院“探寻杭川,寻根宗祠”实践队参与了一次意义非凡的社会实践活动,走进了位于新罗区白沙镇的吴氏宗祠——中共闽粤赣边区临时代表大会旧址,开启了一段触动心灵的红色之旅。
为此,实践队于01月09日前往龙岩市上杭县市镇中路吴氏宗祠,对其内部展现的宗祠文化情况进行调研。
中共闽粤赣边区临时代表大会旧址集体合照
团队踏入白沙镇,远远便能望见那座古朴而庄重的吴氏宗祠。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默默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这座始建于清末的建筑,坐西朝东,采用抬梁构架,单檐歇山顶的土木结构,正厅面阔12米,进深6米,虽历经岁月的洗礼,但依然散发着独特的历史韵味。
团队了解到1937年10月9日至15日,中共闽粤赣边区党的临时代表会议在此隆重召开。会议期间,方方传达了党中央对边区工作的重要指示。此次会议着重强调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同时,会议作出一项关键决定,即取消闽西南军政委员会,正式成立中共闽粤赣边省委。省委领导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张鼎丞担任书记,方方任组织部长,邓子恢任宣传部长,谭震林任军事部长。省委下辖闽粤边、韩江、赣南三个特委,构建起边区党组织的全新领导架构。
中共闽粤赣边区党的临时代表会议,是边区党组织在全国抗战爆发这一关键历史节点召开的重要会议。它促使边区党组织和红军顺利且适时地实现了从国内战争到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战略转变。这一转变为进一步巩固和拓展边区国共和平合作抗日的良好局面筑牢了根基,更为边区红军完成改编、奔赴抗日战场奠定了极为重要的政治思想基础,在边区抗战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共闽粤赣边区临时代表大会场景还原
在中共闽粤赣边区临时代表大会旧址之中,一场意义非凡的“永远的丰碑——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展览”正静静展开。整个展览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分为两大板块,宛如两卷宏大的历史长轴,徐徐铺陈在观众眼前。
第一部分“边区圣地革命丰碑”,深度聚焦闽粤赣边区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在这里,通过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件件承载记忆的文物,以及一段段详实的文字记载,将那段充满热血与牺牲的岁月如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它们相互交织,生动地诉说着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让参观者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历史的洪流之中,亲身感受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征程。
另一部分“红土白沙红旗不倒”,则将目光聚焦于白沙镇。作为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白沙镇有着光辉灿烂的革命过往。展览通过对当地革命故事、英雄事迹的深入挖掘与展示,凸显了白沙镇在革命进程中不可磨灭的重要地位与光荣历史。每一段故事,每一个细节,都在诉说着这片红土地上坚韧不拔的不屈精神,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永远的丰碑——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展览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不仅对中共闽粤赣边区临时代表大会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伟大精神。先辈们为了理想和信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这种无私奉献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虽然生活在和平年代,但革命先辈们的精神依然熠熠生辉。我们应当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更要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将其融入到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走出吴氏宗祠,实践团队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那座古老的建筑,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都将成为他们心中永远的记忆。他们相信,每一个走进这里的人,都会被这段历史所感染,都会从革命先辈们的精神中汲取到前进的动力。让大家一起,沿着革命先辈们的足迹,奋勇前行,书写属于他们这一代人的辉煌篇章。
中共闽粤赣边区临时代表大会旧址碑排
通讯员:林远生 指导老师:陈杨
供稿单位:龙岩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