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网上投稿

赤诚铸利剑,丹心映监督——李立三与审计初心的时代回响

翻开历史的扉页,李立三同志的身影始终与革命浪潮中的一抹清醒与坚韧相连。他不仅是工人运动的旗帜,更以一颗赤子之心,为党早期的审计事业播下了独立与公正的种子。回望他在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中的实践,那些朴素的制度探索背后,是对革命事业最深沉的忠诚,也是对人民利益最质朴的守护。  
1922年安源大罢工的胜利,不仅为工人争取了权益,更在革命经费的管理中埋下了一颗觉醒的种子。当工人俱乐部的资金规模随着斗争胜利而扩大,李立三清醒地意识到:唯有严格的监督,才能让每一分钱真正服务于革命的火种。经济审查委员会的成立,看似是制度的一小步,实则是信念的一大步。审查部与经济委员会的分立,让“独立”二字第一次在党的监督体系中生根。当服务股经理陈枚生挪用公款的蛀虫被揪出时,那份毫不妥协的决绝,不仅是制度的胜利,更是初心的彰显——革命者的廉洁,容不得半点污渍。  
这让人不禁感慨:审计的“利剑”从来不只是冰冷的制度,而是用信仰淬炼的锋芒。李立三在工人运动中的实践,让我看到了一种超越时代的智慧——他深知,若监督依附于权力,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将审计机构独立于执行体系之外,不仅是对经济活动的约束,更是对革命理想的捍卫。这种“刀刃向内”的勇气,恰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共产党人自我革命的底色。  
百年后的今天,习总书记提出的“以审计精神立身”的号召,仿佛与那段历史遥相呼应。李立三的探索,早已在时光中沉淀为一种精神图腾:审计的独立性,不仅是机构的分立,更是信念的坚守;监督的利剑,不仅要斩断贪腐的荆棘,更要守护初心的纯粹。每一次翻阅账册的严谨,每一份审计报告的坦诚,都是对革命先辈精神的传承——因为真正的监督,从来不是为了否定,而是为了建设;不是为了束缚,而是为了护航。  
站在新时代的坐标上回望,李立三的身影愈发清晰。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审计人的使命,不仅是数字的核对者,更是历史的书写者。那些在安源煤窑中点燃的星火,早已化作今日审计事业的灯塔。而我们,唯有以赤诚为墨,以丹心为纸,方能在这条监督与守护的道路上,续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忠诚与担当。
 
作者:姚霖 陈盈燕 来源:南京财经大学审计(天衡)2401
发布时间:2025-03-22 阅读:5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回顶部 爱开大学生网© 鄂ICP备2022010258号-10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