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网上投稿

关于曹力如同志审计事迹及学习心得体会的报告

 曹力如同志(1902-1949)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工作的重要领导人。他出生于陕西保安(今志丹县),在革命战争年代长期投身于边区的财政管理和审计事业,以其严谨务实、廉洁奉公的作风,为巩固革命根据地经济、维护党的纪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学习他的事迹,不仅是对历史的追溯,更是对新时代审计工作者的精神激励。  
 
    在陕甘宁边区物资极度匮乏的艰苦环境中,曹力如同志主持制定了《陕甘宁边区审计条例》,开创性地建立了“事前审核、事中监督、事后检查”的全流程审计机制。这一制度不仅规范了财政管理程序,更将审计工作与支援抗战、改善民生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确保有限的资源精准用于革命事业。例如,1941年边区某部门虚报经费、贪污公粮的案件中,他顶住压力深入调查,最终追回赃款并严惩责任人,此案成为边区反腐倡廉的标志性事件,极大震慑了违法乱纪行为,彰显了审计监督的权威性。  
 
    曹力如同志的工作方法充满智慧与创新。他提出“群众路线审计”,带领审计人员深入基层,发动群众监督财政收支,既弥补了专业力量的不足,又增强了群众对革命政权的信任。同时,他注重人才培养,编写《审计实务手册》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任期内推动边区财政浪费减少60%以上。更令人敬佩的是他的个人操守:生活上,他与战士同吃同住,衣着简朴,家中无积蓄;工作中,他坚持“审计者必先自审”,多次拒绝亲属请托,被群众誉为“边区铁面审计人”。  
 
    从曹力如同志的事迹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审计工作的核心价值。他既坚守原则又灵活务实,在严明纪律的同时,针对边区实际提出“节约为抗战”的弹性标准,启示我们审计需在规范与发展间寻求平衡;他构建的审计制度体系,凸显了“以制度管权管事”的治理智慧,为当今法治化、规范化审计提供了历史镜鉴;他融合专业力量与群众监督的理念,与新时代“科技赋能+人民监督”的路径不谋而合,提醒我们既要善用大数据技术,也要畅通公众参与渠道。而最触动人心的是他廉洁自律的风骨——审计人若不能以身作则,便难以挺直腰杆监督他人,这种“打铁还需自身硬”的精神,至今仍是审计队伍建设的根本遵循。  
 
    曹力如同志用毕生践行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在物资匮乏、斗争残酷的年代,他以审计利剑守护革命果实;在今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们更应传承他的精神,以“为国而审、为民而计”的初心,筑牢经济监督防线。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审计不仅是数字的核查,更是对公平正义的坚守;不仅是制度的执行,更是对初心的考验。新时代审计工作者当以曹力如同志为榜样,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清正之心、专业之力,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者:徐乙珲 薛欢珉 来源:南京财经大学审计(天衡)2401
发布时间:2025-03-22 阅读:10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回顶部 爱开大学生网© 鄂ICP备2022010258号-10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