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渠红色审计精神心得
林伯渠,这位被红色丰碑永远歌颂的人物,早年便积极投身于党的事业建设,为革命,为人民做出了不磨灭的贡献。他的一生不仅仅在战场浴血奋战,同样也在审计制度奠基上添砖加瓦。
在林伯渠的戎马生涯中,他先后担任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国民经济部部长,财政部部长、国民经济部部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审查委员会委员,补选为中央审计委员会委员。当时,中央苏区面临敌人经济封锁和物资紧缺的困境,财政经济工作困难重重。林伯渠凭借留学日本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提出一系列举措。他严格控制纸币发行,禁止国民党货币和现金在市面流通,规范“白票”兑换,稳定了苏区金融;加强财政统一管理,减少不合理支出和浪费;主张发展农业,创办消费合作社,坚持没收征发筹钱粮,起草《关于收割番人麦子事的通令》,为保障中央苏区军民的物资供给呕心沥血,被称为“红色理财家” 。这一系列措施使党的审计制度更加健全完善,财政更加公开透明,长征时期维系了红军的基本给养,为红军胜利走出草地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保证了审计工作在特殊时期对革命队伍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支撑。
中央红军抵达陕北后,林伯渠被任命为中央政府财政部长、西北办事处财政部长和国家银行西北分行行长。在林伯渠的领导下,陕甘宁边区政府于1939年正式公布《陕甘宁边区惩治贪污条例(草案)》,并在边区坚决彻底执行,严厉惩治贪污现象。条例规定贪污数目在一千元以上的,将判处死刑并追缴其贪污所得财物。任何人在条例面前都一律平等。
林伯渠认为,在不同时期,审计工作的重点内容有所不同。例如,1937年初到1939年底,审计工作重点放在审核各机关部队的经费开支是否合乎手续、使用是否得当上。从1941年皖南事变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审计工作的重点是审查边区政府财政收支与自给生产收支,监督和帮助边区财政与自给生产政策的实施。
林伯渠是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楷模。他推行调查研究之风、严谨细致之风,对审计工作认真负责,林伯渠时期的审计工作注重调查研究,通过观察、分析、判断等审计调查,既弥补了定期报送审计的不足,又及时掌握、反映有关情况,向党政领导提出一系列建议,对于推动边区的审计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曾在日记中写道:一、遵守党章党纪。二、戒骄傲自满。三、必须有系统地进行监督。四、加强马列思想教育。这些原则体现了他在审计和监督工作中的严格要求和自我约束。
林伯渠的红色审计事迹,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审计工作在革命年代的重要性。它不仅是经济监督的手段,更是保障革命胜利、维护政权廉洁、服务人民群众的关键力量。他的精神和实践,为后来的审计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红色审计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值得我们永远敬仰与学习。
作者:陆泽瑶 周舒妍 来源:南京财经大学审计(天衡)2401
发布时间:2025-03-22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