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元发红色审计人物精神启示
罗元发将军的一生,是从放牛娃到开国中将的传奇史诗,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与使命的鲜活注脚。他的故事不仅是一段金戈铁马的战争记忆,更是一部关于信仰、责任与牺牲的精神史诗。透过他的生平,我深刻感受到革命者如何在血与火的淬炼中锻造忠诚,在时代洪流中书写不朽篇章。
罗元发出生于福建龙岩一个贫苦农家,幼年失学、放牛为生,饱尝旧社会的压迫。1929年,红四军入闽点燃了闽西革命的烈火,19岁的他毅然加入赤卫队,从此踏上革命道路。在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斗争中,他从普通战士成长为红军团政委,经历了湘江战役的生死考验。彼时,他率部血战四昼夜,头部重伤仍坚持指挥,以血肉之躯掩护中央纵队渡江,数千战士埋骨湘江,却用生命诠释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悟:正是无数如罗元发般的普通人在苦难中觉醒,以星星之火点燃了革命的燎原之势。
抗日战争中,罗元发将军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他不仅善用战术,更注重政治动员,部队以“狼牙山五壮士”等英雄群体为榜样,成为“能打硬仗、纪律严明”的铁军,毛主席盛赞其“挤不烂、打不垮”,这正是革命者以弱胜强的智慧与决心的缩影。
解放战争时期,他担任西北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第六军军长等职,参与了延安保卫战、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和解放西北等重要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率第六军进驻新疆,并兼任北疆区党委书记、北疆军区司令员等职,参与了平叛作战、剿匪和恢复建设等工作。
在物资匮乏的抗战时期,他严格执行精兵简政政策,严控财粮预决算,杜绝浪费,为边区军民度过艰难岁月提供了制度保障。这一经历虽鲜为人知,却折射出他“文武兼修”的全面素养,以及共产党人“克己奉公”的廉洁本色。
2010年,罗元发将军以百岁高龄辞世,留下“金戈铁马岁月稠,南征北战几十秋”的壮丽诗篇。他的故事启示我们:信仰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行动。无论是湘江边的殊死阻击,还是延安城下的铁血防守;无论是战场上的冲锋陷阵,还是和平年代的默默耕耘,他始终以“党的需要就是我的方向”为准则。这种精神在今日依然熠熠生辉——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我们仍需以“铁脑壳”般的坚韧迎难而上,以“挤不烂、打不垮”的斗志开拓前行。
罗元发将军的一生,是一部用忠诚书写的史诗。他从闽西山村走向历史舞台,用热血浇灌理想,用生命践行誓言。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主义,不仅在于战场上的无畏,更在于对信仰的坚守、对责任的担当。今天的我们,或许无需面对枪林弹雨,但依然需要以“铁流雄鹰”的精神,在各自的岗位上铸就新的传奇。正如张震将军所赞:“白发丹心照神州”——这既是罗元发将军的写照,也应成为每个奋斗者的追求。
作者:赵婧怡 曹天茹 来源:南京财经大学审计(天衡)2401
发布时间:2025-03-22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