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网上投稿

算盘珠上镌忠诚:阮啸仙红色审计启示录

     站在中央审计委员会旧址斑驳的砖墙前,我的指尖轻轻拂过那些泛黄的账册。1934年的油墨印迹里,仿佛还能触摸到算盘珠跳跃的温度。阮啸仙伏案查账的身影穿透时空,将红色审计的密码悄然传递——这不仅是一段尘封的历史,更是一部永不过时的财经治理启示录。
 
一、穿透账本的初心光芒
 "审计不是找茬,而是治病救人。"阮啸仙的这句话在瑞金苏区回响。1932年他主持制定《审计条例》时,特别规定"审计结论须经被审单位讨论",这种"阳光审计"的理念比现代结果公示制度早了整整六十年。在查处谢开松贪污案时,他独创"三查三对"工作法:查账簿对凭证、查仓库对实物、查人员对证词,让贪污分子无所遁形。
 
 这位戴着圆框眼镜的"查账先生",把算盘打得比枪炮还响。他带领审计人员用三个月完成中央机关全面清查,追回白洋2万余元,相当于当时苏区半个月的军费开支。数字背后,是共产党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铮铮誓言。
 
 二、算珠跳动的治理密码
 阮啸仙的审计箱里永远装着三件宝:马灯、算盘和辣椒粉。马灯照亮深夜查账的案头,算盘核算根据地的经济命脉,辣椒粉则是提神醒脑的"审计伴侣"。这种"白+黑"的工作强度下,他开创了独具特色的"流动审计"模式,带着审计组走遍苏区二十余县。
 
 在闽西查账时,他发现某县自制的"土账簿"混乱不堪,便手把手教会计人员使用"四柱清册"记账法。这种汉代就有的传统方法经他改良,形成了"收入-支出=结余"的简明公式,让文化程度不高的基层干部也能轻松掌握。红色审计的智慧,就这样在算盘珠的脆响中生根发芽。
 
 三、穿越时空的精神火种
 参观广东阮啸仙纪念馆时,一组数据让我震撼:当代审计查出问题的资金中,有78%属于"低级错误"。这不禁让人想起阮啸仙1933年设计的"三联单"制度——每笔支出需要经手人、证明人、批准人共同签字,这种相互制衡的设计至今仍在沿用。
 
 在数字经济时代重读阮啸仙,更能体会他"查账要像老鹰抓兔子"的精准眼光。他创造的"突击盘存法""跟踪审计法",与当下的大数据审计理念不谋而合。当我们在电子账表中设置稽核公式时,仿佛能听见历史深处传来的算珠轻响。
 
 站在审计博物馆的穹顶下,玻璃展柜里的旧算盘与墙上的数字化大屏交相辉映。阮啸仙们拨动的不仅是经济建设的琴弦,更是治国理政的永恒乐章。这份镌刻在算盘珠上的忠诚启示我们:审计监督不仅是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更是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生动注脚。新时代的青年,当以数字为珠、以键盘为盘,续写红色审计的当代传奇。
 
作者:杨瑞淇 周可妍 来源:南京财经大学审计(天衡)2401
发布时间:2025-03-22 阅读:6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回顶部 爱开大学生网© 鄂ICP备2022010258号-10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