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丹心铸审计:粟裕的精神丰碑
在硝烟弥漫的抗战岁月里,枪炮声与算盘声交织成一首独特的交响曲。粟裕,这位驰骋沙场的将军,手中握着的不仅是战略图卷,更是一把名为“审计”的利剑。他在战争中精准审计军需,保障战时物资,尽财经管理才华。
他是战场上的“常胜将军”,亦是财经战线的“铁面判官”。1941年的苏中根据地,物资匮乏,贪腐严重,粟裕以审计为刃,劈开混沌。他痛斥“竞赛浪费”的歪风,坦承苏中工作存在许多缺点和弱点,提出八大要求、作出重要报告,将“牙刷撕了、毛巾扔了”的奢靡视为对革命的背叛。他说:“浪费是合法的贪污!”字字如雷,震醒麻木者,更在战士心中种下“一粒米一颗子弹”的敬畏。
他住老屋、吃粗茶淡饭,却将省下的每一分钱化作前线的粮草与弹药。秘书回忆:“他交粮票时总怕占公家便宜,仿佛多拿一粒米都是罪过。”这般苛待自己的背后,是对家国山河的深情——他要用最干净的账本,托起一个崭新的中国。
革命年代,他用审计制度堵住贪污浪费的漏洞。
建国后,百废待兴。粟裕的目光穿透繁华表象,直指隐忧。他写信给毛泽东,直言“大修公园马路”是误国之举;他怒斥军中使用进口刀叉的浮华:“这是铺张浪费的典型!”在“精打细算,勤俭建军”的号令下,疗养院停建、文工团裁撤,每一分军费都流向国防工业的命脉。他说:“一个钱当两个钱用!”这不是吝啬,而是将滚烫的赤子心熔铸成钢,锻造共和国的脊梁。
和平时期,他以严控预算保障国防命脉。
粟裕离世时,没有豪宅遗财,只有满屋旧书与一身补丁军装。但他的红色审计精神遗产却如星河璀璨。从信封复用、牙膏换盐的细节,到国防经费的严控,他用行动诠释“民脂民膏,不可轻耗”。
粟裕大张旗鼓地反对浪费,既是他忠诚于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的革命品格的体现,也是他“自奉节俭,艰苦朴素,从不以权谋私”个人品格的写照。
透过粟裕,我们感悟,每一分钱的去向都关乎民生福祉,浪费即是对人民的辜负。
透过粟裕,我们看见,粟裕用数字守护正义,用清廉书写信仰。
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节点,粟裕的精神不再是尘封的历史。红色审计精神是一把永不生锈的审计尺,丈量着每一代人的忠诚与担当。作为新时代的审计后备军,我们需将这份精神内化为职业信仰。课堂上的《审计学原理》不仅是知识,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未来我们手中的计算器,或许就是守护社会公平的武器。
作者:邵晓晓 廖香雨 来源:南京财经大学审计(天衡)2401
发布时间:2025-03-22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