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信学子返林场:爱校荣校,强农兴农

为加强学生的实践教育,引导和帮助大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响应“优先发展农村农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口号,结合学院学生特点以及专业特点,2022年8月15日,江西农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大港林场科技兴农服务团前往位于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花桥乡大港林场开始为期7天的学习校史,为林场工作提供科技帮助的“三下乡”之旅。
江西农业大学大港试验林场,于1990年06月07日挂牌成立,学校迄今已经成立31年,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学校主要经营树苗种植,木材采伐,竹制品加工。大港林场见证了江西农业大学在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总校的点点滴滴,无数江农学子前往大港林场进行实习深造。作为一个以农为优势,以生物技术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有特色高水平农业大学,大港林场无疑是江西农业大学重要的一部分。
2022年8月15日星期一下午两点,江西农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大港林场科技兴农服务团在江西农业大学计信院院办开展启动仪式,李雅琼书记在服务团出发之前针对出行安全,防疫准则以及工作内容进行了简短的会议,会议中,李书记万般强调溺水安全,为所有队员敲响警钟,同时强调了本次前往大港林场,对学习学校历史的重要意义。
队员们到达了大港林场党委基地,一栋两层的小楼,两边是砖瓦房,颇有生活的气息。转身一望,便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葳蕤的树林。一想到江西省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建校初期,正是这片树林使得前辈们实现了自给自足的校园建设,队员们就不禁开始迫切地想要了解当时的故事。
稍作休息,队员们见到了林场的工作人员。他们大多都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了林场,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这个孕育了“共大精神”的大港林场。据林场工作人员介绍这个林场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这几年林场都以树苗种植,木材采伐,竹制品加工维持发展,有时候也会作为一个实践基地,为各个高校的大学生提供学习环境。同时林场的所有人也在为保护生态环境做着自己的努力,多年来,林场组织护林队,防林火,防偷采,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为建设美丽江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自由活动时间,队员们从宣传栏上了解到了建校时期的故事。1958年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总校成立,2000余名师生前往大港林场进行建校活动,物质匮乏而精神振奋是农大人鲜明的精神特质。在那个条件艰苦,激情燃烧的年代,冬天吃不上热饭,夏天被毒虫叮咬,老师同学们在一起,半工半读,一边要搞好生产,一边要搞好教学。农闲与天气不好的时候,师生们就在学校学习课程知识;农忙抢收抢种时,则是在田间整日劳作,将农艺知识与实际农业生产相结合。在共大的学习生活中,师生们团结互助,亦师亦友,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建设大学精神不仅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因为它体现着高校师生的文化素养和价值追求,承载着实现“中国梦”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江西共大精神作为大学精神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在特殊的社会条件下塑造了与其他高校迥异的精神风貌,产生了特色鲜明的江西共大精神,并曾激励着无数的共大人。因此总结提炼江西共大精神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队员们从江西共大精神源头入手,追溯江西共大精神的历史渊源,结合江西共大的办学历史探寻江西共大精神的形成轨迹,总结凝练江西共大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师生互爱同心同德的集体主义精神,扎根基层无怨无悔的服务奉献精神,兼容并蓄的创新精神和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追寻红色记忆,感悟共大精神,今天团队成员们重温这段共大历史的时候,那种时代跨越感让团队成员们发自内心感恩于现在。红色光辉照耀奋进之路,赣江源在共大精神的滋养下也在不断地缔造着一个属于自己的发展未来。那段共大岁月需要更多青年人去感受和领悟。新时代的青年一代,当初心如磐笃行不倦,擎旗阔步再踏征程!开创属于这一代人的历史伟业。

 
时间:2022-08-29 作者:干饭时间到! 来源:干饭时间到! 关注:
社会实践心得推荐
  • 寻千年之银杏,品自然之生活
  • 2022年8月18日星期四,江西农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大港科技兴农服务团开始了在宜春市大港林场实践的第三天,为对林场今天队员们
  • 社会实践心得
  • 计信学子返林场:爱校荣校,强农兴农
  • 为加强学生的实践教育,引导和帮助大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响应“优
  • 社会实践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