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园学子三下乡:让非遗在传承中绽放光彩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产,也创造了灿烂的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文化的财富,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印记,是民族精神之根。为了更加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非遗文化,传承非遗之美,曲阜师范大学工学院“匠心筑遗调研团”实践队在7月10日前往了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北十里铺村,拜访了莱芜刘家面塑非遗传承人刘杰老师。
我怀着一颗好奇又忐忑不安的心踏上了拜访刘杰老师的旅途。一方面我想更加了解非遗文化,了解刘家面塑,另一方面担心刘杰老师是一个非常严厉的的人。初见刘杰老师,就打消了我的顾虑。刘杰老师是一个非常平易近人,亲和的人。他非常热情和耐心地带我参观了他的工作室。一踏进工作室,我就不由得发出“好精美”的感叹。工作室虽然不大,但桌子上和架子上摆放了各种各样精美的面塑,每一个都极具观赏价值,我不禁沉醉在这美妙绝伦的艺术作品之中。只是简单的观赏一下这些面塑作品,就让我不由得对面塑这一项精美的技艺叹为观止。
一进门橱柜的小型面塑作品便映入眼帘,右手边是一张大桌子,上面摆放了刘杰老师的两个大型面塑作品。刘杰老师将两个作品的背景、制作方法向我娓娓道来。第一幅大型作品为刘杰老师被评为“山东省最具代表性非遗文化产品”的面塑作品《一鼓作气》。刘杰老师说这幅作品是他2020年因为疫情在家期间做的,以长勺之战为背景,结合以曹刿论战,是他从网上查阅了大量资料以真实历史为背景做出来的。从刘杰老师身上和作品上,我感受出了一个民间艺术家,一个非遗传承人对这项技艺的重视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而后,刘杰老师又介绍了这里的第二件大型作品。这幅作品是他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而做,作品中有112名千姿百态,穿着不同民族的服饰的人,他们相聚在一起共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刘杰老师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溢于言表,他以制作面塑作品的方式来致敬中国共产党一百周年华诞,也让我感受到了人们对中国共产党的衷心拥护。
刘杰老师的许多作品如《一鼓作气》《孝》《起舞赞祖国》等让我深有感触。没有过多的现代工具,只有简单的原料和几块塑料板,用不同的技巧手法变换而完成的作品,这其中充斥着古人的智慧结晶。这时我才明白为何刘家面塑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一个面塑作品的背后不仅仅是传承人的汗水和对待文化严谨的态度,同样还有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心。刘杰老师作为非遗传承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让我更加理解非遗传承人的工匠精神的内涵。
这次的实践活动对我来说意义非凡,不仅让我深刻了解了刘家面塑非遗的魅力所在,也让我坚定了保护非遗的信心。留住文化根脉,托起民族未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沉淀下来的精神瑰宝。我们身处于一个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伟大时代,自然应该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增光添彩。非遗技艺的传承不应该只靠非遗传承人的努力,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让非遗传承下来。同样,非遗传承人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也值得人们去学习和传承。让我们做到手牵手保护非遗文化,心连心共筑精神家园,让非遗在传承中绽放光彩。(通讯员 张媛)
 
时间:2022-08-28 作者:张媛 来源:张媛 关注:
社会实践心得推荐
  • 携手追梦新时代,构建美好乡村
  • 携手追梦新时代,构建美好乡村
  • 沈阳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乡村振兴实践团来到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小塔子乡西营子村开展乡村振兴实践调研活动。
  • 社会实践心得
  • 三下乡感想
  • 对暑假三下乡活动实践的总结
  • 社会实践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