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是鲁中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区域之一,拥有许多红色遗址。为持续深化建党百年激发的爱党爱国爱社会的热情,8月9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花儿朵朵实践队前往青州市弥河镇赤涧支前粮站纪念馆重走红色足迹,访谈当地居民,探寻革命先辈们的英雄事迹。
实践队员在益都赤涧支前粮站合影
在粮站纪念馆,实践队最先参观的是一幅偌大的壁画。“从画中我仿佛看到粮站及周围村民用一双双大手,一辆辆手推车,一副铁脚板,或人拉肩挑背扛,及时地将粮食饭菜弹药送到战斗前沿的场景”。实践队员刘文亚感慨道。与村民的交谈中队员们了解到这里曾经是村民为响应党的号召,建设的支持前线革命的粮仓。随着村民的讲述,一幅幅“军民同心,携手共进”的画面在队员们眼前徐徐展开。
实践队员与村民交流
在党徽的映照下,红色书页地标上“红色引领,绿色发展”八个字显得格外耀眼。实践队员席地而坐,在这里讨论了保护红色遗迹的意义和价值。实践队员齐萌认为:“红色遗迹的保存最主要的意义在于激励后人将历史所反映出的精神代代相传。”
“何等精巧的工艺才能让粮仓屹立不倒!”深入粮站内部,队员们看到了一个个高高胖胖的土圆粮仓。经历数年的风吹雨打,粮仓的外部很是粗糙。队员们探入内部观察粮仓结构:粮仓的仓顶为圆锥形,仓身为圆柱形,整体呈砖状结构,墙体厚约一米。实践队员从粮仓旁的介绍牌得知这种土圆粮仓墙内填满沙土,所以既能吸收部分潮气,又能防止老鼠入侵。“也许这就是粮仓能保存粮食的秘密吧。”队长刘焕焕猜测到。
实践队员参观粮仓
最后实践队员走进粮站纪念馆展览室。展览室东侧一面墙上挂满了毛主席从青年到晚年的照片。毛主席在乌江南岸挥泪送衣给衣不蔽体、骨瘦如柴的“干人”;在翻越甘竹山半腰上恸哭被敌机炸死的警卫班长胡昌保;到达陕北吴起镇因心疼历经艰险的红军子弟兵而伤心落泪......“毛主席一生不轻易流的泪水,流给了疾苦的百姓、牺牲的警卫员和面黄肌瘦的战士,铁汉也有柔情的一面。”队员刘新楷感慨道。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迹,队员们对这位伟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队员们也在文物展览室近距离地接触当年支前所用的马车、平板车、石碾、石磨、织布机、风车等文物。“对这些已经被新型工具替代的物品,我感到既陌生又新奇”。实践队队长刘焕焕感慨万千。在参观石磨工具时,实践队员王森、刘新楷尝试用手去推,结果发现二人合力才勉强拉动。“石磨虽然陈旧却是我们的先辈们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精神的体现,这种精神是我们现在要传承下去的。”队员王森坚定地说道。
通过参观学习,实践队了解了赤涧支前粮站很多动人的故事,深刻地认识到了赤涧村的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军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队长刘焕焕激动地说:“让我们循着先辈的足迹,长江后浪推前浪,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