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聚难点,建言献策
聚焦减轻作业负担,立足学生身心健康。“政研双减”团队队员采访到的一位四年级张某某同学表示,在“双减”政策实施以前,应试教育和“题海战术”使学生作业负担越来越重,经常写作业到凌晨,睡眠不足,无法有效提升学习效率。而“双减”政策依据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明确规定不同阶段中小学生的作业时长,严禁中小学生超负荷学习。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学生才能够走出作业困局,才有时间和精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政研双减”团队队员提出相应对策:减轻过重作业负担应尊重教育规律,鼓励课堂作业布置的分层化、弹性化与个性化,禁止向学生布置机械性、重复性的作业。聚焦规范校外培训,坚持从严治理。近年来,我国校外培训市场急速膨胀,校外培训机构种类繁多,规模庞大,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破坏了正常的教育生态,治理难度较大。学生家长也表示课外辅导班学费高昂,成为家庭的一项重大教育负担。为了治理校外培训乱象,“政研双减”团队队员提出“双减”政策要坚持从严治理,从源头上不再审批新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制定出台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材料管理办法;强化常态化运营监管。聚焦家校社协同,形成减负共识。根据队员采访调查得知农村部分家长认为,“双减”政策之前,孩子可以每天在校外培训班里多做一些强化练习,现在孩子回家后没有了作业,上网课的时间也有限,自身文化程度低,无法有效辅导孩子。这一部分家长担心“双减”后自己孩子少了学校作业训练,学习上的竞争力会下降。不难看出,农村地区绝大多数的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如何让孩子把作业写好,把成绩提高,教育本来就是老师们的事儿,与家长关系不大。家长们忽视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陪伴、示范、鼓励、疏导等特殊作用。对此,“政研双减”团队队员提出要策聚焦家校社协同,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努力形成家校社减负共识。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各个教育场域中都必须始终把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放在中心位置,摒弃学校、家庭、社会“各自为营”的教育状态,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推进共同体协同育人应着重发挥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时间:2022-07-23 作者:爱开大学生 来源:爱开大学生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