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园学子三下乡实践感悟:教育以人为本,“双减”以务实为基

为推动“双减”政策贯彻落实,让教育回归本质,让学生阳光成长,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研双减”团队成员于7月初前往成都市金堂县赵家镇山泉映月开展实地调研,密切关注“双减”推行后的学校课业布置、课外辅导机构开设,以及学生自身适应是否良好等情况。以小见大,探索“双减”政策背景下,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和现阶段亟需解决的问题。“双减”落地,城乡不一“双减”政策的落地不仅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让他们不被沉重的学业负担、“写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辅导班”透支童年幸福;也有利于减轻家长的校外培训负担,不让那些本该为学生提供差异化选择的补课班、兴趣班发展为“全民培训”,让家长过分焦虑;还有利于教育以人为本,不让社会机构把教育视为“生意”,学生视为“商品”,不让大量学校忙于成批地制造各种“做题家”,不让学生被不断形塑成“标准化”“机械化”的“工件”。但事实上,能真正达到上述效果的,城市教育更为明显。因为城市教育具备的软硬件资源优势、宽阔视野、良好的学习氛围、优秀的师资力量等等,在一定程度上本身就具有强烈的竞争优势,所以城市学生“内卷”严重,造成的心理压力与日俱增,“学习乱象”也日益增加。而农村教育稍逊一筹,学习资源有限,所以课外辅导机构是农村家长能抓住的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唯一绳索,不希望取缔其存在。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学生生动、活泼、阳光成长,这不是学校能够一力承担的重任,还需要社会、家庭的帮助和学生自身的成长。而其中完善家校协同机制不可或缺,这要求既要学校不断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和校内教育质量,也要家长积极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帮助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二者努力形成减负共识,才能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环境。虽然在这一过程中,农村教育会面临更大的难题,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循序渐进,这其中面临的难题需要后来者的不断努力。
时间:2022-07-23 作者:爱开大学生 来源:爱开大学生 关注:
社会实践经历推荐
  • 山东理工大学寻幽古村落,探小黄古村之美
  • 垃圾分类•菜篮子工程——无锡商院学子暑期社会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