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基础依科技,聚焦粮食烘干基地

7月18日,山东理工大学“黄河安澜”实践团来到东营市垦利区董家镇杨庙社区,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实地考察黄河回迁社区的发展情况。通过对杨庙社区这一典型地区调研,旨在深入探寻杨庙社区以粮食烘干基地为主要依托的农业合作社的目标、优势以及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探询负责同志意见,聚焦合作社现状
7月12日下午,调研队员抵达杨庙社区,开启正式调研的第一步。在村民的带领下,调研队员到达社区的党员活动室。通过对支部刘书记的访问,我们了解到党支部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自2016年黄河滩区搬迁以来,杨庙社区以党建为引领,成立党总支,带领11个村的党支部,坚持把壮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增收致富、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等当成大事来干,抱团发展思路之下,杨庙社区沿黄党支部领办产业联合社应运而生。
据介绍,在合作社成立之前,产销实施一销一户,而在党支部合作社成立后,通过引进品牌,发展品牌建设,实现收入的翻倍,将原本一亩地500元发展到一亩地50000元,同时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循环农业示范园、粮食烘干基地等新项目陆续落地,有效盘活杨庙社区1700余亩沿黄片区闲置土地,形成了沿黄农业产业示范带产业振兴新格局。
在采访过程中,刘书记不止一次强调:“党支部理应向百姓进行服务,不向任何一个社员要权益,承担好解决问题的角色。”
收集社员意见,深入领办成效
走访刘书记后,调研队员继续访问杨庙社区粮食烘干基地农业合作社社员,对党支部领办成效进行深入了解。杨庙社区粮食烘干基地农业合作社秉承“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有助于社员积极参与合作社和社员利益的保护。2016年后,在社区居民投资和政府支持下由社区党支部牵头相继建设粮食烘干基地,进行粮食二次加工,使社员收入进一步提升。调研队员了解到有相关专家对村民进行农业知识普及及技术指导,社员开阔眼界,进一步提高对粮食烘干基本应用技术的认识,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提升土地效益,引导农民科技致富发挥重要作用。
谈到党支部合作社与传统合作社的区别时,支部社员表示,党支部合作社为服务型合作社,更加为社区居民的利益着想;除此之外,党支部领办相比于自发组织的合作社为体制内合作社,能够更好的进行管理和约束。从社员意见得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集体化和管理专业化为他们生产带来极大便利。
 
时间:2022-07-20 作者:赵宗祥 来源:山东理工大学 关注:
社会实践经历推荐
  • 垃圾分类•菜篮子工程——无锡商院学子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 山东学子三下乡:探索革命老区中的奋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