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林场底蕴,弘扬共大精神

大港林场试验基地为江西农业大学校办企业,于1960年2月正式成立为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总校大港林场,生产、人事、经营管理归总校,但行政版图、户籍管理、教育民政、选举纳税等地方行政管理,仍属于林场所在的宜丰县花桥乡,至今一直沿袭。
2022年8月,江西农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赴大港林场服务团正式开展本次暑期三下乡任务,本次共十位队员,采用线上线下实时更进的模式,四位队员因疫情于线上进行,其余六位队员在院团委副书记黄舒文老师的领导下前往宜春市江西农业大学大港实验林场,各队员先于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院办展开了启动仪式和启动会议,会上院党委副书记李雅琼老师及院团委书记万昱轩老师对队伍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和深切的勉励,并着重强调了下乡途中的安全问题,同学们纷纷表示认同,并在会后正式出发。

图1
17时,队伍正式到达大港实验林场,林场党委书记涂清华书记携林场工作人员对队伍的到来表达了热烈的欢迎,在与涂书记和工作人员的交谈中队员们了解到由于林场地底有矿石资源,偷挖矿石的行为屡禁不止,偷挖矿石的行为也导致此地水土流失日益加剧,对此工作人员们日常会进行林间巡逻以保护林场。且林场地处偏僻,物资运输难度较大,物资有所匮乏,经济发展也不甚理想,当地居民对于电子产品的使用也有所欠缺,需要电子产品相关知识的普及。随后,队员们于林场附近进行了相关考察及向附近居民咨询了近年来的林场变化,结合沿途观察到的实景,发现林场不仅有水土流失问题还存在年龄结构不合理现象,中青力量外流严重,林场老年人口占比居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林场的发展。

图2
18时,调研过后是晚饭时间,队员们奔波了一天后在林场餐厅享受了美味的一餐,餐桌上涂书记和林场周厂长向队员们讲述了林场的历史,林场成立当初,既无山林,又无土地,难以完成作为学校实习基地的使命,1960年9月,当时兼任共大总校党委书记的副省长汪东兴同志,在征得宜丰县委的同意后,将该县管辖并与大港相毗邻的同安分场和花桥分场范围内的部分国有林4000余亩以及原大港大队的集体山林3000余亩,合并7000余亩山林划归林场管辖,从而确立了大港林场生产经营的活动范围。作为原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现江西农业大学的教学实验基地,大港林场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承载了有理想、守信念;不怕苦、敢闯试;爱劳动、勤耕读;向社会、为人民为根本理念的共大精神。

图3
20时,队员们结束一天的调研工作,着手规划后续日程安排和整理当天资料。于林场会议室,积极讨论,分享彼此观点,最后确定活动方向紧绕共大精神和电子产品宣传进行。

图4
 
时间:2022-08-22 作者:陈宇欣 来源:实地考察 关注:
大学生社会实践推荐
  • 访大港生态,研林场环保
  • 访大港生态,研林场环保
  • 为进一步考察大港林场生态环境及林场内部环保意识,向当地村民普及环保知识,协助林场着力完善生态建设保护机制,厚植生态发展优势,8
  • 大学生社会实践
  • 共赴林场感艰辛,携手同谱新纪元
  • 共赴林场感艰辛,携手同谱新纪元
  • 2022年8月,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赴大港林场服务团来到了林场办公室。随着新时代的进步,林场工人在传统的工作中会遇到一些难题,我们
  • 大学生社会实践
  • 深挖林场底蕴,弘扬共大精神
  • 深挖林场底蕴,弘扬共大精神
  • 2022年8月,江西农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赴大港林场服务团正式开展本次暑期三下乡任务,本次共十位队员,采用线上线下实时更进的
  • 大学生社会实践
  • 竹林进化史,时代新缩影
  • 竹林进化史,时代新缩影
  • 2022年8月21日上午8时,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赴大港林场科技兴农服务团带着走进林场工人生活,了解林场增收结构的目的,跟随林场赵师
  • 大学生社会实践
  • 探访深山古庙,追溯共大历史
  • 探访深山古庙,追溯共大历史
  • 1958年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创办。自1958年共大成立以来,本着“半工(农)半读、半工半教”、“不要国家一文钱”的办学理念。为了共大
  • 大学生社会实践
  • 实地考察矿场生态,精进水土保护体系
  • 实地考察矿场生态,精进水土保护体系
  • 大港林场地处偏僻,但地质条件良好,林场地底有着丰富的矿石资源。因此在大港林场建有采矿基地。服务团出发前从网上了解过采矿基地的相
  • 大学生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