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业大学大港试验林场,于1990年06月07日挂牌成立,学校迄今已经成立32年,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学校主要工作离不开竹子,上山伐竹,外输竹制品,竹子是绿化的风景,也是重要的经济支撑。
2022年8月21日上午8时,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赴大港林场科技兴农服务团带着走进林场工人生活,了解林场增收结构的目的,跟随林场赵师傅深入林场工作场地,开始实地观察林场人员的工作内容。全程工人们投身于工作中,一柄柄镰刀握在手中,有序的挥动落下,在烈日炎炎下,镰刀挥舞,汗水滚动,共同构成了山间的美丽景色。在这美丽景色的背后也透露着大港林场近年的发展变迁史。也反映着大港林场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进化历程。

图1(工人搬竹图)

图2(竹子运输图)
8月21日上午11时服务团在大港林场场长的带领下,深入林场,了解到林场近年来增加了一系列的副业征收,使得林场的经济来源不再那么单一,走入林场,服务团发现林场居民正在进行蜜蜂养殖,同时林场也在建造全新的鱼塘,据场长介绍,鱼塘的建造不仅能增加林场的收入同时也能通过钓鱼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林场,为林场创建丰富的娱乐措施,另外江西农业大学也将在大港林场开展更多的实验实践计划,为大港实验林场带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大港林场经济结构转型充分反映了大港林场响应新时代号召,对“共大精神”敢创新有着深刻理解,使得林场的收入不再仅仅依靠竹林,实现了由单一的竹林经济向多方面经济结构的转变,正是由于积极的适应新时代,充分发扬共大精神,大港林场的发展也在肉眼可见的变的越来越好!

图3(正在建设的鱼塘)

图4(居民们的蜂箱)
8月21日下午2时,服务团成员们返回途中,沿途遇见了正在竹林砍伐的林场工人,工人手拿镰刀,一刀一刀伴随着汗水挥洒而下,出于好奇队员们询问工人每日的砍伐量,队员们了解到几年前林场的年产量有近6万根,近年来产量有所下降,年产量降至4-5万根左右。但是由于经济结构调整,林场经济来源已经不止于伐竹,林场居民兴起的养蜂等副业为居民们增加了收入,林场工人们也反映收益并未减少。与工人们交谈中,工人坚毅的眼神和轻松的神态让队员们感受到了共大建校时前辈们身上流传的“共大精神”,林场工人在炎炎的烈日之下不怕艰辛不怕累,全身心为林场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也正是共大精神不怕苦,不怕累的体现。服务团成员们在与工人的交谈中深刻的体会到了“共大精神”的内涵,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正是要秉持着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才能得到自己心中想要得收获。此行受益匪浅,队员们也会愈加珍惜现在的新福生活。

图5(队员们与林场工人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