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课 教大学生谈恋爱迎美好未来

  胡雪口述

  通过“恋爱课”提升个人魅力

  从来没想过“恋爱课”这件事儿会上热搜,刷屏朋友圈,我们本来只是想默默做这件事。《恋爱学理论与实践》的前身是2013年我和几个同学组织的社团“鹊桥会”。办“鹊桥会”的想法,源于大部分刚入校的学生并不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明确的“恋爱观”。最普遍的现象是,初高中时父母告诫我们不能早恋,到了大学这种“警戒”突然解除,但很多同学都不知道怎么才能开始恋爱。

  在社团纳新过程中,常有同学向我们表达他的困惑。比如说,有的理工科男生上中学时是“学霸”,到了大学本以为能轻松追到心目中的“女神”,没想到竟屡次被拒绝,觉得很委屈。我给他分析,在初高中阶段,大家判断一个人是否优秀的标准往往是学习成绩,进入大学后,衡量的标准可能会发生变化,你不一定符合这些新标准,所以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还有同学对感情的处理方式比较激烈,谈恋爱常会迷失自我,耽误学业甚至影响前程。此外,天大全校男女生比例是2:1,一些工科专业可能一个班只有几个女生,有些腼腆的男生可能只认识本班女生,甚至本班女生都不认识。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举办了“8分钟约会”“薰衣草之恋”“缘来是你”等相亲性质的活动,想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流平台,扩大自己的交友圈。

  上个学期,学校推出“课外活动学分化”改革方案,规定自2015级本科新生入学开始,“课外活动”列入必修课,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和能力培养需求选择课程,每人必须修满8个学分才能毕业,其中一项是社团活动学分化。社团联合会给各个社团发通知,询问大家要不要开课。当时我们想,要申报就申报最贴近社团活动的课程,于是开始准备。我们阅读了大量相关书籍,申报过程有个答辩环节,我们详细阐述了课程理念,《恋爱学理论与实践》最终通过了审批。

  准备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是,组织者也是学生,恋爱经验很少,如果以授课形式,恐怕很难让同学信服,所以我们的初步设想是用分组讨论形式来上课。我们给同学提供了《恋爱心理学》《恋爱经济学》等书籍,书中有值得学习的内容,大家可以讨论,最后以舞台剧的形式展现学习成果。课程不设任课老师,会邀请学校礼仪部的老师来讲礼仪知识。

  我最近有点儿担忧,由于外界关注太多,受到外力影响,我们或许要丰富课程形式,增加沙龙性质的活动,邀请专家来讲座,组织一些“破冰”游戏,内容还在准备中。我担心我们的课程最后又会变成由专业老师进行“填鸭式”教学,最好还是能通过讨论让同学们形成自己的恋爱观、人生观。

  需要澄清一点,我们没说过通过上课找到对象就可以得满分。每个学生必须修满8学分的课外学分才能毕业,“恋爱课”会有两个学分,成绩评定标准由社团负责人决定,我们可能会以上课活跃程度、舞台剧参与度、现场表现来给成绩,这个学分不会影响成绩考评,只要拿到了就行。

  也有网友认为,感情是感性的,“恋爱课”似乎是将感性的事情理性化,会让人产生反感。在我看来,处理感情的方式还是需要理性。曾经在社团活动交流时,有学妹跟我倾诉她的感情问题,在恋爱时,她常将所有的关注点和压力都加到男友身上,喜欢查对方手机,男友觉得很累很烦,时间长了容易压垮一段关系,这就是不理性的表现。

  其实,从我们的“鹊桥会”成立那天起,质疑声就从来没停过。这个社团和书法社、吉他社不同,很多同学一听“鹊桥会”办活动就呵呵一笑走了。直到现在,很多人都是以调侃的态度看待这个事情,对课程有很多误解。其实我们的社团和课程理念是非常正能量的,我们并不是教学生如何谈恋爱,而是教大家如何更好地改变自己,提高交流表达的能力,让别人更好地了解自己。在培养和提高爱的能力的过程中,提升个人魅力和个人素质,对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也有帮助。

时间:2015-11-26 作者:爱开大学生 来源:爱开大学生 关注:
大学校园生活推荐
  • 女大学生心中的“理想男友”身高
  • 不少大学生,在大学里都会选择谈恋爱,但是大家对另一半,也会有自己的要求,最常见的就是关于身高方面的要求了。
  • 大学校园生活 02-14
  • 女大学生校园成功求婚学弟
  • 恋爱是大部分上了大学的学生,很向往的一件事。毕竟大学不同于初中,是允许学生恋爱的。
  • 大学校园生活 01-20
  • 各地大学生生活费标准排行榜
  • 那大学生又是如何想的呢?在大学校园存在一种普遍现象,那就是月初的时候钱包鼓鼓,喜欢啥买啥
  • 大学校园生活 01-12
  • 为什么女大学生怀孕现象越来越多
  • 准高一新生军训注意事项
  • 洗漱用品 脸盆:最好用不锈钢的,容量要大一点。 毛巾:最好备四条。 牙刷和牙膏:牙膏建议带家庭装的那种 其它的还有洗发水和护
  • 大学校园生活 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