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天津大学学生拿到手的选课手册上,赫然列着一门课程——《恋爱学理论与实践》。开课方是校团委,两个学分,将于寒假过后的下学期开课,累计32个学时。消息一出,引发社会各界热议。与此同时,“美好未来”选修课程也正在天津大学药学院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帮助年轻人建立起健康的自我价值、人际关系及恋爱中的亲密关系。
如何通过上课学习恋爱?看似前卫的课程是否只是一个“噱头”?记者采访了天津大学“恋爱课”负责人、大四学生胡雪。已顺利保送研究生的她是一个精力充沛,热情健谈的姑娘,平时除了负责“恋爱课”项目外,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扶持的连锁咖啡项目中兼职做咖啡师。她乐于挑战新课题,从组织“鹊桥会”到筹备“恋爱课”,一直微笑面对着外界的争议,“目前课程内容还在调整,我们社团所做的努力,就是希望学生学会表达爱、接受爱、拒绝爱、维系爱,学习处理恋爱中的问题和心理困扰,提升爱的能力。我和很多人一样期待下学期的第一节课,希望社会能用更包容的态度看待这件事。”
随后,记者又在天津大学第十一号教学楼的一间教室见到了“美好未来”课程项目组老师陆燕。她正在准备马上开始的课程,当天讲授的内容就是“恋爱”。课堂非常热闹,二十多名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讨论,针对辩题“在恋爱前是否应该搞清楚自己的要求”按自由意志分为两队派代表辩论。随后的情景剧表演环节,每个同学通过情景表演展现恋爱中“肯定的言语”等沟通技巧。有一名同学告诉记者,这门课为他打开了新视野,让他知道在传统教育之外还有如此活泼生动且具有实用性的课程。下课后,同学们仍围着陆燕聊天谈心,倾诉困惑。陆燕说:“同学们的参与度很高,在课程中他们重新认识了自己,提高了待人接物的能力。看到他们这么开心,我们也有了继续做下去的动力。”
其实,国外很多名校早已有了类似公开课,如牛津大学的《爱情微讲座》从柏拉图讲到达尔文再到网络约会;耶鲁大学的《什么是爱情》剖析爱的三要素——亲密、激情、承诺……相较之下,我们的“恋爱课”还有更多的延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