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管理学院“鄃城缘起,初心赓续”二十大青春宣讲团是山东大学喜迎二十大青春宣讲团暨“牢记青春寄语”主题宣讲专项校级立项团队,团队成员包括3名中共预备党员和多名入党积极分子,政治站位稳,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有4名成仿吾英才班学员,具有宝贵的党史宣讲经验和充足的知识储备。
本次社会实践采取了
“线上+线下”的开展方式、
“从夏津走向全国各地”的宣讲顺序,分为
“与君鄃——夏津集中宣讲支教”、“围炉话——宣讲进社区”、“秉烛游——红色景点参观调研”、 “青年说——团队党史学习交流会”四个模块展开,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结合学习党领导下中国青年运动的百年历程,开展了主题宣讲活动。
与君鄃——夏津集中宣讲支教
传承红色炬火,再续璀璨风华。时代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正确政策引领,也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本团队面向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香赵庄镇中学开展系列理论宣讲活动,为同学们讲解中国青年运动的百年历程,解读相关理论政策。
团队成员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一百周年大会的讲话精神,经过反复推敲和打磨,形成系统全面的宣讲材料,向夏津的孩子们普及党代会发展历程,讲解党的二十大召开背景,并通过生动的党史故事和爱国主义教育,在孩子们的心中播撒下了理想与信念的火种。团队成员通过互动提问、留言回复等多个方式引导同学们理解现行理论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培养同学们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积极承担时代复兴大任。
拳拳爱国心,声声报国情。同学们与宣讲团成员分享他们对于理论政策的理解,讲述身边的党支部成员在日常生活中给予他们的关心与帮助,表达对祖国的感谢、对身处实践一线的工作人员的感激。同学们虽然年纪较小,但是已心怀家国;虽言语稚嫩,但志存高远。
夏津的建设、山东的建设、祖国的建设离不开青年一代的传承与接力,由此,方可星火传递,生生不息。
围炉话——宣讲进社区
同声颂党恩,喜迎二十大。团队成员赴青岛市爱国社区、咸阳市渭阳西路社区、临沂市幸福里社区、德州市夏津县锦纺家园社区开展宣讲,走近基层社区群众,以党的每次会议为时间节点,
推动党史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让党史宣讲更为入脑入心,带领人们从历史和现实中感悟建党历程之艰辛。社区群众纷纷表示愿意从党的百年奋斗中凝练精神进而继承发扬,葆有初心,爱党爱国,为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做出自己的贡献。
秉烛游——红色景点参观调研
寻找红色足迹,铭记光辉历史。团队成员分别去往烟台市博物馆、董存瑞烈士纪念馆、焦裕禄纪念馆、赵尚志将军纪念馆、太平古镇、雷神庙战斗遗址,足迹遍布全国五个省份,用相机记录所见所闻,用纸笔记录所思所想;踏足红色圣地,切身学习党史。一处一处,用身心感受历史的重量,一步一步,用纸币勾勒故土的模样。在参观过程中,一件件历史文物诉说着百年征程的历久弥坚,彰显着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
发展是最好的继承,奋进是最好的纪念。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是回归初心,是珍惜现在,更是为了开创未来。团队成员纷纷表示自己将会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青年说——党史学习交流会
学习新思想,争做新青年。团队组织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等一系列内容,增强自身理论基础,提高政治站位,在集体学习之外积极自学,并定期集中交流体会和感悟,形成10篇学习心得、2篇“青年说”精品推文,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
红色读物——《红心向党》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团队成员始终牢记青春寄语,宣讲百年党史,在参观调研、走访宣讲、理论学习中整理相关资料和史实,最终形成了
一本四万余字的红色读物《红心向党》。一方面希望能够将自己的党史学习落到实处,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让更多的人能够铭记历史。因为,唯有勿忘来路,方可知晓归途。
宣传报道——精品化、体系化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截至发稿时,团队已在校级媒体发布宣传稿
13篇,各级媒体发稿总计
107篇,点击量
数千次,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活动反响。此外,运营团队公众号“鄃城缘起,初心赓续”作为宣传阵地,形成“与君鄃”“秉烛游”“围炉话”“青年说”系列推文,搭建体系框架,打造精品推文,提升团队实践活动影响力。
结语
心有所信,方能远行。在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本团队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学习党领导下中国青年运动的百年历程,厚植爱国主义信念与情怀;感受各地革命历史,寻找红色足迹,赓续初心血脉,在党史中砥砺吾辈奋勇前行的力量;宣讲理论政策,普及党史知识,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中展现蓬勃朝气,唱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