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网上投稿

合肥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徽风戏韵”推普实践调研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溯●目连之渊源

徽州目连戏作为地方传统戏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艺术形式别致,反映了徽州的风土人情,带有较强的地方色彩。为深入了解徽州目连戏的地理历史渊源,实践团队参观了“叙伦堂”目连戏传习基地、嘉会堂古戏台、“四十里的黑松林”等“目连救母”中片段《苦竹林》《劫傅》的主要描绘场景等,感受了祁门县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了解了目连戏的人文地理背景。
在实践中,队员们了解了白马点化的传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目连戏故事渊源,认识了用于目连戏表演的面具、服饰、鞋子、宝剑等道具。此外,我们还领略到古戏台建筑顶上“徽州三雕”的制造工艺及艺术构造,在惊叹于当地传统建筑制造技艺的同时,对目连戏的人文地理及历史背景也有了深入了解。

感●目连之戏韵

为进一步了解地方戏曲徽州目连戏的地域特色,实践团队队员在目连戏省级非遗传承人叶正初先生的引领下,翻阅了目连戏历史剧本,观看了目连戏影视资料。团队成员拜访了目连戏目连饰演者之一叶建初先生,并现场聆听了叶先生用普通话和地方方言分别演唱祁门目连戏《劫傅》片段。
通过以上这些走访和观摩,实践团队队员切身感受到了目连戏婉转的唱腔,深刻感受到它根植于徽州农村生活实际,融合有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这些都使得团队成员更为近距离地感受到了当地特色语言文化的独特魅力。

探●乡村发展问题

为深入了解当地戏曲目连戏发展和传承现状、乡村语言文化资源建设情况、普通话普及现状、非遗产业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等,团队成员实地走访祁门县徽乡缘食品有限公司、祁红博物馆等非遗保护单位,充分了解非遗产业对当地的经济带动作用,并通过走访当地居民、发送调查问卷等途径,深入探索当地发展问题。

寻●乡村振兴路径

实践团队与当地非遗专家文化旅游体育局章书记、非遗代表传承人叶正初先生进行会谈,章书记介绍了当地目连戏难以深入青年群体、受众较为局限的现状,正在通过与高校学院对接互助、建立校园非遗基地等方式在青年群体中扩大影响力。团队成员就“推广普通话如何助力宣传目连戏”、“乡村语言文化资源建设与乡村振兴之间的联系”、“大学生在推广普通话与乡村振兴中可担当的角色”等问题与章书记与叶先生进行了探讨,加深了对当地乡村语言文化资源建设、普通话普及推广现状及其关系的理解与认知。
通过为期五天的实地调研,合肥工业大学“徽风戏韵”推普实践团全体成员已圆满完成实地调研任务。调研团深入祁门县箬坑乡基层,对当地的乡规民约、地方戏曲、俗语民谣、生态建设、人居环境及目连戏传承情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以目连戏为切入点,深度挖掘祁门县乡村语言资源文化发展走向,以普通话推广为媒介,对祁门县文化遗产传承发展进行重点剖析,探索建立保护利用机制,致力于开展语言志愿服务,帮助乡村扩大宣传,增强文化自信,树立语言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典型,为祁门县文旅融合赋能发展建言献策。
 
时间:2022-08-29 作者:赵星月 王谊联 来源:“徽风戏韵”推普实践团 关注:67
社会实践总结推荐
  • 山农学子三下乡:拨开云雾见暖阳,深入民心知所向
  • 暑假三下乡总结
  • 总结了在此次暑假三下乡活动的一些经验和心得体会
  • 社会实践总结
回顶部 爱开大学生 鄂ICP备18031345号-3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