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二期“情满童心,相伴成长”暑期夏令营活动开始的第二天,这一批孩子同上一批孩子的情况一样,都是淄博市的孤困儿童,他们家庭的困难情况依然是我难以想象的。与上次夏令营不同的是,这一次我不再担任孩子们的老师,但是有一位孩子的表现,还是格外让我印象深刻。
今天下午的分享型演讲中,有一位高一的孙同学上台分享自己的经历:“……中考那年,爷爷离世,对我打击很大,我没有发挥好,没有考上我们那里最好的高中,但是我高一一年努力学习,现在成绩名列前茅,化学单科第一名,我的目标是北京化工大学,我希望我18岁那年可以圆梦!”同学们在台下为他由衷地鼓掌,我也记住了这位努力的学生。
课间,他问老师,能不能找一位高中选全理科的学长学姐请教问题?于是我被请了过去,我看到这位同学即使在夏令营课间中,也依然抱着一本化学书思考问题。与许多不善于表达自己问题的孩子不同,他主动向我介绍自己每一门弱科的学习情况,例如数学90分左右,总是做题没有思路;英语单词基础不好,听力存在反应不快的问题;物理能够听懂课程,但是不会做题,诸如此类。我尽我所能,给他提出对应的建议,他全程在认真倾听,尽管他家庭困难,但我在他身上看到的是努力上进的光芒,他丝毫没有为家庭的标签所束缚。课间二十分钟的时间他也在向我请教高中化学的知识点问题,无奈已经到了活动时间,课间的短暂教学也就停止了。
晚上,孙同学给我发过来一些化学题继续和我讨论,并且询问我是否可以将我的高中笔记拍给他看,我当然愿意帮到这位努力的孩子,答应他支教结束后就将笔记整理好发给他。他再次感谢了我。我注意到他的网名也是“北京化工大学”。相对于许多人来说,他是不幸的,他身上有着孤困的标签;但相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他是幸运的,因为他心中有着梦想的种子,他会用自己的行动与汗水浇灌自己的梦想,每一份努力都是为了自己的未来,他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而不是度一日过一日,以消磨生命的长度。
孤困儿童,只是这群孩子的原生家庭标签,他对知识的渴求与对梦想大学的执着足以打破这无形的牢笼。我仅仅是一位支教老师,我所能做的,就是在他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他说,他能够遇见山大的我们,是他难得的幸运,而这句话,让我再次知道了我来到这里的意义——带去一份光,点燃一个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