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学子三下乡:追忆峥嵘岁月,传承红色基因

7月8日,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传承实践队来到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陈独秀纪念园开展主题为“追忆峥嵘岁月,传承红色基因”的学习宣传活动。本次活动旨在进一步学习陈独秀的革命事迹,宣传发扬红色文化,助力革命精神薪火相传。通过深入了解和感受陈独秀先生的生平事迹和革命精神,实践队员们深深感悟到了红色精神的伟大意义,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责任。
早上九点,实践队友们怀着紧张而又兴奋的心情乘车前往本次活动的目的地—安庆市大观区陈独秀纪念园。
进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许多珍贵的照片、手稿和文物。这些展品以生动的方式展示了陈独秀先生的革命生涯和思想进程,使我更加直观地了解了他为中国革命事业所做出的努力。照片上的陈独秀先生始终挺拔而坚定地站立在历史舞台上,手稿上的笔迹流露出他的聪明才智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这些展品激发了我对陈独秀先生的崇敬之情,也让我深思革命道路上的艰辛和必须坚守的理想信念。
由“先驱者”到“组织者”,跟随讲解员我们进入“开天辟地,建党伟业”的板块。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通过浏览学习,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代代革命者的奋斗和牺牲才得以实现。无论是陈列馆里的张张照片,还是刻着卓著功勋的块块石碑,都笼罩着沉重的气氛,似是有一股不屈的意志永远地长眠在地底深处。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荣耀,一张张照片、一块块石碑记录着我们民族的奋斗历程和牺牲精神。每一位烈士都是为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为了我们的自由和尊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今天所享受的是他们披荆斩棘所换来的幸福。他们的英勇事迹和不屈精神,无时无刻不在鼓舞着我们,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走上前行的道路。
走出纪念馆,我们来到纪念园的陈独秀先生之墓前献上花篮。作为中国二十世纪最早一批的觉醒者,陈独秀先生竖起了“科学”、“民主”的旗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年。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他的儿子陈乔年、陈延年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他们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杰出先驱,集一时之风气,引一代之潮流,开启了救国救民的峥嵘历程。青山巍巍,一门忠烈,英雄气概,赤子豪情。父子三人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值得我们永恒缅怀。此刻万千思绪涌上心头,一切的感慨又不知从何说起,只能将它们化作一道深深的鞠躬来感怀先辈。动荡的年代已经过去,壮士也早已被写进历史,然而生活还在继续,爱国的主旋律不会暂停,先烈的精神将始终引领我们前进。
在这个庄重而肃穆的场合,我默默地思考着,作为青年学子,我们应当如何更好地学习和发扬红色精神。我想,首先我们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时刻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和刚健勇毅的品质。面对艰难险阻,我们要敢于向前,不退缩不动摇。作为时代的先锋,我们要努力学习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从他们身上汲取红色养料,获得前进的力量。在当前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积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追求进步,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勇立时代潮头,成为新时代的有用之才。
结束了一天的参观,实践队员都感慨万千。我们怀着赤诚,怀着敬意来到这里,又带着感激,决心和信心离开。走过百年历程,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照亮星空的思想,汇聚成一条奔流涌动的红色精神血脉。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在新时代下,我们要更好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子的谆谆教诲,在红色记忆中,永远铭记属于我们的历史。(通讯员 赵钦月)
时间:2023-07-12 作者:赵钦月 来源:爱开大学生 关注:
社会实践心得推荐
  • 寻脉闽东畬韵,弘扬民族团结
  • 闽东畲族文献资料中心雷安均副馆长带领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医路霞浦行,共筑同心梦”三下乡实践队了解畲族文化。
  • 社会实践心得
  • 循着光照的方向
  • 7月4日,我跟随山东理工大学“学思享”实践团队走入了杨寨社区党员学习中心。参观后,我思绪万千,于是写下这篇文章。
  • 社会实践心得
  • 爱永远都在,志愿即刻行动
  • 4月28日上午,福州星语学校举行了一年一度的跳蚤市场活动,阳光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10名同学有幸作为志愿者参加这次实践活动
  • 社会实践心得
  • 看淡生死,给哀伤一个栖息地
  • 今天,#陪最爱的人去拍遗照是什么体验#登上热搜。此前也有关于“该不该主动给老人拍遗照”的讨论。
  • 社会实践心得
  • 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2023年“扶瑶计划”结项答辩会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