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学子三下乡:百年党史学习,红色精神传承
在到达烈士陵园前,我就已经了解到过这个勇敢的烈士魏野畴的相关故事。魏野畴原为中共皖北特委书记,1928年4月9日,根据中央“八·七”会议精神,组织和发动了著名的阜阳“四·九”起义。但由于准备工作不成熟,起义归于失败。魏野畴率部撤离阜阳,星夜兼程向西南转移,途经老集时被敌人杀害于界南河边。 1986年,中共阜阳地委、临泉县委报经上级批准,在当年10月由临泉县政府辟地在魏野畴牺牲处建造陵园,为烈士树立了墓碑并撰写了墓志铭,将魏野畴烈士戎马倥偬的短暂一生作了描述。但我始终好奇这个烈士陵园到底有多久的历史?终于,怀揣这样的心情,我到了阜阳市魏野畴烈士陵园。在到达的时候大约是下午三点钟。当下午3点多的阳光洒在烈士陵园里笔直矗立的魏野畴雕像上时,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正气凌然、毫不犹豫地奔赴战场的烈士英雄们。他们用血肉为我们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他们心怀大爱,值得我们世世代代歌颂。在进入到烈士陵园里的时候,我看到了关于魏野畴事迹的一点一滴,旧报纸,旧书信等等。在这些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关于魏野畴的短视频。在这个短视频里诉说了一个机智过人的魏野畴。他想出了一个能够解救出同志们的办法。但在最后实施时出现了错误。他们正当要撤退,却被敌人发现,此刻的他自己垫后,让其他同志们们先撤退。这样的精神不仅是魏野畴一个党员所拥有的精神,在那个时代每一个共产党员都拥有这样的自己牺牲保他人安全的精神。正是这样的精神,才使得我党的一次次行动取得胜利。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精神,让我对党史更加好奇和尊敬,对红色精神更加向往和崇拜。
向往和崇拜。
无数个墓碑上刻着烈士们的名字,金黄色的笔触雕刻着他们的功绩,这是无上的荣耀。在那中华民族忍辱负重的年代里,是他们站出来,顶天立地。这直冲云霄的纪念碑,像是直挺挺的枪杆在诉说着勇敢而不屈的过往。我站在这里沉思,中华民族的脊梁自古就是挺立于世界,五千年前我们和埃及人一起面对洪水,四千年前我们和古巴比伦人一样玩弄着青铜器,三千年前我们和希腊人一样思考哲学,两千年前我们和罗马人一样南征北战,一千年前我们和阿拉伯人一样无比富足,五千年来我们一直在世界的棋盘上,而我们的对手却已经换了好几轮。向前走着,走着,我感到灵魂受到了指引,看到面前座座墓碑,思绪飞扬。逝去的是岁月是历史,却不是一种情怀。每一尊墓碑里都是一位都是一位为国家牺牲性命的烈士啊。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会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消失。忠诚、勇敢、无畏和无私,终将会跨越历史的长河,使万千人的心灵为之震撼。“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我在参观陵园时觉得感触很深的一句话。时光漫漫,许多往事都会如同过眼云烟,但是,这些为我们的祖国牺牲的人们,值得我们所有人铭记,因为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他们用血红的鲜血换来的。
青山埋忠骨,碧血染红旗。看着刻着战士形象的浮雕,听着属于他们的故事,我们不禁感慨,为了创造一个机会,为了国家的胜利,多少人用他们的肩膀默默承受,扛起一片天。有人受伤了,有人倒下了,有人牺牲了,可他们前进的步伐却没有停止,他们知道只有不停的前进才会有胜利的希望,才不会辜负战友的牺牲。作为中国人,我为他们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时间:2022-08-09 作者:赵梦蝶 李迪 来源:实地实践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