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洛阳师范学院“青春遇见非遗”暑期调研队(下称调研队)一行人到河南省荥阳市王村镇苌乃周故居与
苌家拳研究会探访,感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苌家拳代表性传承人苌红军先生在当代保护非遗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与大局意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乃至国家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是一种与亿万群众生活最贴切,有着紧密关系的文化财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构建民族文化生态有着重要意义。
这次非常荣幸,我们能够联系到苌红军先生带领我们参观苌乃周故居,并且成功邀请他接受采访。
苌红军先生——苌家拳第八代嫡系传承人,七八岁时便随父亲学习苌家拳,刻苦耐劳,仔细研学至今已有五十二年之久,更是取得了许多不菲的成就。如,2008年9月,在郑州举办的第十届亚洲艺术节被邀请苌家拳与少林、太极一起,进行了为期8天的表演;2009年6月13日,世界文化遗产日苌家拳队伍参加展演活动等等。
7月15日11时,我们带着激动的心情来到苌家拳研究会,进行简单的交谈后,便随着苌红军先生的步伐进入苌家拳研究会大厅,一股肃静、威严的武者气息迎面袭来。映入眼帘的是苌乃周先生的图像及一副对联,苌红军先生热情地为我们解说道:“这幅图是创始人苌乃周画像的修复复印件,清朝流传下来的原图已经破损,没办法拿出来摆放展览了。这块匾额是清朝时期河南巡抚荣柱亲笔写的,赠给创始人苌乃周。”

目光随之看向左右两侧,墙上挂着“三箴”、“七试”、“三不传”、“十诫”四个原则,引起调研队员的长久驻足与深刻思考。在后续的采访中,我们也着重问这四个原则为什么这么重要,苌红军先生说:“思想品德不行的人不传,是不能让他成为危害社会的人;地方土匪悍贼多的地方不传,(如果传授)这样的话,会有更多土匪的出现;非其时不传,比如战乱的时候,他万一加入敌方,还是会危害社会。总而言之,人品是最重要的。”

之后,苌红军先生带领我们进入右侧的房间,“这间屋子里面主要是苌家拳的简介,所使用的武器,以及社会上帮助我们出版的书籍,甚至还有英语书”,苌红军老师提起出版纯英文版的苌家拳论著时神情非常的骄傲与自豪。
据此,我们在后续采访中,询问了他如何宣传苌家拳这个问题。在采访中,苌红军先生告诉我们,“自从苌家拳被列为非遗以后,我们尽心尽力,一心一意想把苌家拳传承、发扬下去。经过最近几年的努力,响应政府的号召,让非遗走进校园。从一五年,我们开始在当地的小学进行授课,最近这几年又把我们苌家拳纳入为荥阳市的部分小学的校本课程,跟其他科目上课一样。就是他们该上数学,上数学,咱们该上苌家拳课,上苌家拳课。”
在观看完物品后,苌红军先生走入左侧的屋子,左侧的屋子这里更是摆满了苌家拳所取得的成就和最重要的苌家拳传承谱系。

但在事后的采访中,苌红军先生望着满墙的荣誉与先辈的名字,面容却逐渐黯淡下来,满腔的无奈与无助对我们宣泄出来,“可惜啊,咱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要失传了。表面光鲜亮丽,询问的人快要把门槛踏破,新闻报道也是一篇篇发出,可练功房还是稀疏几人,可怜啊,可恨啊。”看着苌红军先生落寞的表情,我们也是百感交集,为之可惜。

在结束实地调研后,我们调研队的成员切身体会到苌红军先生为了保护苌家拳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以及苌家拳近些年来传播范围的扩大和影响力的提高。
古语有云,慎重追远民德归厚矣,非遗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最为深厚的历史情感。非遗的保护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变得愈发简单,可非遗的传承却变得难上加难,人们对无聊难耐的训练、日复一日的磨练望而却步。而作为调研队的一员,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我所能的进行宣传。愿我们都能拣尽文化遗落的寒枝,歌尽非遗的灼灼桃花,让非遗之水长流,让非遗在我们心里生根发芽,莫让非遗做那无根的浮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