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非遗技艺,东南大学“信之所向”支教团的12名师生,跨越四千公里,从江苏南京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第二中学,开展为期十天的梦想夏令营,在祖国边陲、在沙漠绿洲中传递东大的至善精神。
支教团以“非遗传承”为主题开展了多项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课程,让同学们能够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丰富校园生活,发展兴趣特长,促进同学们全面发展,让同学们学有所乐、学有所获,以期推进“五育并举”和“五育融合”,赋能未来可持续发展。
图|老师正在帮助同学们制作风筝骨架

图|同学们正在制作手工风筝


图|同学们做的手工漆扇

图|同学们正在篆刻印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而青少年传承“非遗”最好的方式是实践体验活动。希望通过本次“信之所向”梦想夏令营的非遗活动,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文化遗产是国家的底蕴所在”,可以感受到“弦歌不辍”的传承,激起“思接千载”的心绪,体味“品类之盛”的生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