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学子深入农村:响应乡村振兴,助力农业发展


       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的生产模式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智慧农业”一词也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智慧农业的建设,安徽财经大学“意风助农”调研团以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为切入点以当地农民和区委会工作人员为两大基础对象,于2022年6月18日展开实践调研活动,目的是了解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智慧农业的发展状况以及满意度调查,为更好的建设智慧农业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调研团队出发前合影 马强强 摄
       团队成员首先前往滁州市凤阳县楼南社区居民委员会,与社区的工作人员就当地农业生产进行了相关的交流。为更加深入的了解当地农业生产状况,调研团队通过采访和问卷形式调查,社区的工作人员在办公之余,也向实践团队详细介绍了当地农业发展状况。
据了解,凤阳县县域面积1949.5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凤阳县常住人口为631934人。本次实地调查的楼南社区常住人口九千多。楼南社区因农村改社区,现下辖7个生产队,共有耕种土地面积三百多亩。当地其他生产队/村委拥有较多土地,有村拥有2000亩以上甚至上万亩土地可以进行土地流转、机械化耕作。土地较少的村仍以传统人工种植为主。
                    
调研团队于社区采访工作人员 董书源 摄
       在社区工作人员那了解情况后,调研队员随即深入凤阳县其他乡村询问当地农民作物种植和亩产等情况。在与村民们的交谈中队员们了解到当地从事农业种植以60岁以上年龄段的农民为主。
       其次当地耕种有水稻、玉米、红薯等谷物,还有葡萄、油桃等水果。大棚种植的葡萄,亩产2000-3000斤,每亩净收益为15000-18000元。在生产过程之中会雇佣人工进行沾花等操作。据当地农民介绍,当地作物相较以往都有一定程度增产,但今年产量由于尚在生长期,目前尚不知晓具体情况。
                                        
调研团队于农村采访当地村民 马驰 摄
      通过本地实地走访调查,团队发现虽然如今农村智慧农业在不断的发展,但仍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凤阳县各社居委/村委所辖土地大小不一,小型乡村人均土地面积较少,有些人均仅2-3亩地,从事这类耕作的一般为60岁以上年龄村民,因土地资源较少、从事劳动者文化程度较低、接受能力较差,仍以传统人工种植方式为主。村民和村委会都迫切想解决这些问题,调研团队也希望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农村智慧农业发展阻碍能够得到解决,村民的认同感和幸福感也能不断加深。
 
时间:2022-07-22 作者:董书源 来源:爱开大学生 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扎根落实百姓,夯实基础建设
  • 扎根落实百姓,夯实基础建设
  •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逐梦夏乡”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聚焦基建,关注民生”主题宣讲
  • 社会实践活动
  • 解读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民致富基础
  • 科学进课堂,浮力载梦想
  • 科学进课堂,浮力载梦想
  •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逐梦夏乡”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逸师公益爱心课堂之科学实验课堂
  • 社会实践活动
  • 挥洒热情,舞动青春
  • 挥洒热情,舞动青春
  •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逐梦夏乡”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之舞蹈课
  • 社会实践活动
  • 科学探索进课堂,助力思维拓方向
  • 聚焦基础设施,增进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