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用中医”是指中医膳食疗法,是依据传统中医理论,结合食物和药物的性味、归经及人体体质特点,通过合理搭配饮食来调理身体、预防疾病或辅助治疗的传统养生方法,在现代社会对人们保持健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了解膳用中医文化,山东大学(威海)膳用中医调研团对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的宋素花主任进行了采访。
宋主任告诉我们,膳用中医的理论基础是中医基本理论中的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以及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其核心理念是“药食同源”,突出因人、因时、因地的“三因制宜”特点。如春季,自然界万物生机蓬勃,五脏应肝木,此时药膳选择宜养肝疏肝,宜食芽菜(豆芽)、绿叶蔬菜及应季椿芽、荠菜等,以有助于肝气生发。
中医膳食对个体差异非常尊重,这种“一人一方”的定制化思路,与当下精准医疗的趋势不谋而合。因此,应有效推广膳用中医,使其被更多人了解和接受。主任认为构建权威可信的传播体系、指定行业标准,与中医药大学、中医院合作发布临床研究成果,用数据证明膳食疗法的有效性(如调节亚健康、慢性病辅助治疗)。邀请知名中医专家担任品牌代言人,通过短视频或直播讲解“药食同源”的科学逻辑,消除消费者疑虑。
在当前我国大健康战略背景下,膳用中医的未来发展具有良好的态势。未来可以利用大数据和AI赋能个性化健康管理、慢病管理中的膳食疗法应用,如通过AI算法分析用户的生理指标,结合中医体质分类判定表,判断体质类型,精准构建个体化膳食方案等;智能药膳厨房,物联网与机器人实现药膳标准化等等。
这场围绕“膳用中医”的访谈,让团队成员对传统医学的饮食智慧有了全新认知,深刻感受到古老养生文化在当代社会迸发的生机。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膳用中医以其特有的温和与智慧,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慢养生”的生活方式。膳用中医不仅是调理身体的技术,更是一种理解生命、顺应自然的生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