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的精神:历史的载体,文化的认同

瓷的精神:历史的载体,文化的认同

“工匠精神”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为研读和弘扬工匠精神,南京工业大学数理科学学院“瓷的精神”之景德镇调研小分队到达江西省景德镇市,开展了为期4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以“建筑承载历史,陶瓷传承文明”和“学习陶艺文化,提高文化认同”为双主线,并结合了“传承陶瓷文化 ,弘扬工匠精神”为宗旨的手工实战。

建筑承载历史,陶瓷传承文明

作为本次社会实践项目的首站,景德镇珠山御窑厂遗址不仅是元、明、清三代专造宫廷用瓷的皇家窑厂,还是我国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最精湛的官办瓷厂。千年窑烧,薪火相传,队员们探访发掘遗址,从陶瓷碎片中拼凑出世界制瓷业的发展巅峰。队员们不但遇见了“千年瓷都之源”景德镇御窑遗址的前世今生,而且触摸到这片土地里沉睡千年的历史脉络,队员们也因此感动于中华传统文化在这片土地上散发的安静有力的岁月。

第二站队员们来到了老旧的雕塑瓷厂,它如今以园林建筑群的形式华丽地转变成文化创意产业园,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改革、蜕变,雕塑瓷厂成为景德镇转型最为成功的老厂。队员们走在街巷,触摸古建筑,聆听新声音,比起博物馆里带着岁月痕迹的种种物件,那些富有设计感的现代陶瓷,融入了古典与现代,更具有生命力,更贴近生活,更能感知中国陶瓷的古往今来。
 
 
 

建筑是有温度的,它们就像是凝固了的音乐,见证着城市的沧桑巨变,历史与我们渐行渐远,这些老建筑依旧站在原地,为我们讲述着景德镇的故事。随后,队员们依次前往了陶溪川、古窑民俗博览区以及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陶溪川的开放创新,古窑民俗博览区的现代活力,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历史与文化,一次次地震撼了队员们的内心,让队员们深切体会到了瓷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学习陶艺文化,增强文化认同

中国的陶瓷文化艺术作品在创作上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以及独创性的特点,能够让欣赏者充分感受到陶瓷创作产品的艺术设计之美。一个好的陶瓷艺术作品融入了创作者自我独有的生活体验、思想内涵、人文精神,是被铸造了灵魂的美学作品。《陶说》中记载:“画器调色,与画家有所不同,器皿之上着色,必出火而后定。”可见,想要赋予作品灵魂,匠人的工艺水平必须经得起考验。

怀着学习的心态,队员们前往了徐旺贵先生工作室。徐旺贵先生是中国美术陶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徐旺贵先生擅长青花,工作室中布满了青花瓷板画,胎是珍珠白,锋是孔雀蓝,丹青妙笔,青花淡描,朦胧了一蓑烟雨。在徐旺贵先生的讲解中,队员们了解到青花瓷的前世今生。青花瓷的演变历程激起了队员们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自豪感,坚定了队员们完成本次暑期实践的决心。
 

第二站是况冬苟先生工作室,况冬苟先生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现就职于景德镇陶瓷艺术研究院。他的作品既有国画韵味,又有瓷画特点;用笔泼辣,又不失细腻;构图简洁,又不乏大气;既具有景德镇陶瓷艺术的传统特点,又具有时代的光彩和个人特点,蕴含着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况先生从构图,绘画,上色,上釉,烧制等瓷板画制作流程为同学们上了生动的一堂课。
 
20日下午,指导老师带领队员前往浮梁县安生陶瓷工作室,学习现代陶艺的制作。谭玉旋女士盛情接待了调研小队一行人,并以花盆为例为大家介绍了陶瓷制作的流程,并现场教授同学陶瓷绘画,为接下来同学们的创作打下基础。
 

传承陶瓷文化 ,弘扬工匠精神

社会实践接近尾声,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队员们结合自身成长经历进行陶瓷创作,有的队员画出了内心的一朵花,世间悲喜万般,一念一花开,一花一世界,让我们看见每一朵花开都有其意义;有的队员画出了可爱的小动物、游戏标志等,也有的队员有的队员通过陶瓷绘画纪念南京工业大学一百二十周年校庆和珍贵美好的校园时光。


 
小结
通过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学生可以在对景德镇历史的层层解读中,找寻陶瓷工艺的发展,发现陶瓷对于景德镇、对于中国、甚至对于世界的重大历史和文化意义。在对陶瓷的深入了解中,学生会激发出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并在爱国情怀的熏陶下,逐渐确立起正确的三观,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时间:2022-08-30 作者:黄文治 张文责 唐淳恺 来源:爱开大学生 关注: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 瓷的精神:历史的载体,文化的认同
  • 瓷的精神:历史的载体,文化的认同
  • 为研读和弘扬工匠精神,南京工业大学数理科学学院“瓷的精神”之景德镇调研小分队到达江西省景德镇市,开展了为期4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
  • 社会实践报告
  • 深入了解乡镇产业 极尽助力乡村振兴
  •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深入了解乡镇企业发展,2022年6月17日滁州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五名学生在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开展持续四天的
  • 社会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