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开始下小雨,小雨渐渐变成中雨,中雨变成大雨,大雨变成暴风雨,暴风雨减弱成大雨……”讲座开始前,易老师准备了一个雨点变节奏的热身活动,同学们根据老师的口变换动作,通过拍手和跺脚完成“小雨”、“大雨”和“暴雨”的不同表现。大家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为接下来的讲座做好了充分准备。
之后,易老师准备了两个心理小测试,第一个小测试是先让大家站起来说一说:“我的开心事情”,各个学生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大家各自分享着开心的事情,“我期末考试考的很好,我好开心”“我今天进了好多个篮球”“我爸爸妈妈说要带我出去旅游”……每个学生都有分享自己开心事的经历,有开心的经历比结果更重要,能把自己的开心事叙述出来也是一种很好的语言能力的培养方式。
第二个心理小测试是四张图片,易老师要同学们凭直觉挑选一张最喜欢的图片,不同的图片代表着不同的心理,“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老师开始为学生们讲述如何正确认识自己以及如何调节情绪。
“作为初中生,大家首先要学会自我认识,明白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这是易老师提出的第一个点。英国思想大师怀特海说过:“我们现在仍坚持认为,发展的本能来自内部,发现是由我们自己做出的,纪律是自我约束,成果是来自于我们的首创精神”认识自我是在平时生活中不断发现和寻找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老师还列举了几个例子来教学生们在平时如何去发现。
在学会认识自我之后,还需要做的是情绪管理。“我们举个例子,小雨同学……”老师提出了几个不同的情景,要学生们设身处地想象一下置身其中时的情绪,针对不同学生的反应提出不同的管理情绪的方式,“我们平时压根没有注意到这么多自己情绪的问题”不少学生纷纷表示有很大的收获。
与此之外,易老师还提出,在生活中,人际沟通和家庭沟通是学生们情绪变化的两大重要来源,正确处理这两大来源,会减少情绪对学生生活的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交往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老师建议同学们在与同学或者家长产生矛盾时,多换位思考,多进行交流协商,以平和的心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使大家早日适应集体、适应学校,成为能与人愉快协作的人。
在讲课期间老师还穿插了几个心理电影片段的鉴赏,如《头脑特工队》、《小尼古拉》等,借此让学生们了解心理调节的方式,学会如何放松自己。
易老师还让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我要做一名……的中学生”,引导学生要树立自信、开朗、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并以思考带入主题,学生们各抒己见,纷纷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讲座的最后,心理健康教师易鹏程老师对授课内容进行了总结,有几位学生向他老师提出问题,在不断的交流互动中,针对孩子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老师分别给出了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掌握面对学习生活困难时,要心生阳光,勇于面对,敢于挑战,学生们的疑问得到了解答,教育效果明显。
此次心理健康讲座的开展,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健康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对营造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起到了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