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青电红星”实践团前往中共沂源县委员会宣传部办公室
7月28日上午,为进一步激发青年,增强新时代的责任与担当。“青电红星”实践团前往中共沂源县委员会宣传部办公室,与宣传部办公室杨主任进行对接,开具介绍函至沂源县总工会。
实践团先前了解到“沂源红”宣讲团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人民日报》、新华社、《大众日报》等中央和省主流媒体,刊播报道“沂源红”宣讲工作及成效48篇,其中,“沂源县创设沂源红果园宣讲微驿站”的做法在《人民日报》专栏刊发,山东沂源打造“沂源红”党史学习教育小微宣讲点等6篇稿件在新华社客户端点击量过百万。
为开拓视野,扩大对外交流,学习沂源的先进经验,实践团成员对沂源红宣讲团江科长进行沂源红宣讲团的发展进程,宣讲方式以及对大学生宣传红色文化相关内容的线下访谈,通过交流,实践团成员了解到沂源县委宣传部积极探索基层理论宣讲的新路径。围绕解决“谁来讲”“讲什么”“怎么讲”三个问题,打造“沂源红”宣讲品牌,努力破解传统宣讲内容固化、形式单一、受众面窄、针对性不强等病疾,让理论宣讲“走心、真信”,助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江科长指出,沂源红宣讲团在沂源数百个村庄都有自己的宣讲人员,并介绍了沂源红宣讲团为中宣部授予的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所做出的不懈努力。江科长为实践团成员介绍了朱彦夫等老一辈革命楷模为人民做出的卓越贡献,对其为人民建图书室、办夜校,帮助农民提高文化素质作出高度评价。追寻红色记忆,学习红色文化,通过此次深入交流,实践团成员感受到老一辈英雄的伟大,对红色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体悟。沂源县委员会宣传部办公室主任对青电红星实践团评价:实践团成员在调研实践期间勤学好问,工作积极,有良好团队协作能力与吃苦耐劳精神,调研过程实事求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进行总结。
据了解,“沂源红”宣讲团下设“人民楷模”朱彦夫宣讲团、“春松”老年志愿者宣讲团等816支宣讲分队,基层理论宣讲员达到1100人。期间,涌现出了许多先进理论宣讲团队和宣讲员。2019年9月,朱彦夫同志获得“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其子女“沂源红”宣讲员朱向华、朱向峰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须授仪式,继2016年之后再次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2019年12月,淄博市“银领齐航·春松”老年志愿者服务队被表彰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银领齐航春松”老年志愿者服务队队长“沂源红”宣讲员陈大鲁,作为山东省受表彰的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代表参加会议,并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
此次访谈让队员们认识到到沂源红宣讲团对当地红色文化传播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并深入了解了如何做好红色文化宣传,对沂源红宣讲团的精神与理念进行了传承与延续,收获了红色文化传播的知识,访谈取得圆满成功。
该日下午,实践团来到了街头,做关于红色文化课题的调研。首先,我们采访了一位售卖消防器材的叔叔,他说,沂源县是我们沂蒙山区的老革命根据地,有朱彦夫基地和烈士陵园这样的红色基地,他建议中小学生可以清明节来扫墓之类的义务劳动,同时,他认为,学习红色文化的意义就是要吸取历史的教训,然后奋发图强,来报效祖国。
随后,我们有幸来到了,沂源县历山街道的综治中心,采访到一位工作人员,他说,我们这有像朱彦夫基地这样的红色资源,希望多向小学生普及红色教育,去参观学习体会英雄精神,同时他认为学习传承红色精神也会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其中,实践团采访到了一位刚退伍几年的退伍兵,他同时也是一位党员,从他的话语中我们了解到,他的部队生涯不仅仅是让他强身健体,还让他从青涩逐渐转变为成熟。他非常支持 沂源县红色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希望这种文化能够一直传承下去。
最后,我们又采访了一位有80岁高龄的退伍老兵,他是1959年入伍,1966年退役,当时他是一位工程兵,当时他是负责修建坑道,也就是咱们所说的防空洞,以供战时备用。爷爷当时那种不怕吃苦,勤劳建设的精神非常令我们感动,同时,爷爷也非常希望沂源县的红色文化能够一直发展下去。
此次调研让队员们认识到到沂源县红色文化对当地居民的影响,并深入了解了居民对如何做好红色文化宣传的看法,了解红色文化传播的知识。
时间:2022-07-28 作者:张珂瑞 来源:爱开大学生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