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西梁,缅怀先烈

中国青年网马鞍山7月2日电(通讯员 刘慧)2022年7月2日,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星火”实践队为了缅怀因为渡江战役第一枪西梁山战役牺牲的先辈们来到了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西梁山革命烈士纪念馆,通过这次学习队员们了解到当年战争的惨烈与先辈们为了祖国统一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使队员们更加坚定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队员们顶着烈阳驾着小汽车一路驶上山,山上两边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在蜿蜒盘旋中也到达了目的地。首先映入队员们眼帘的就是西梁山革命烈士纪念馆,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雄伟。队员们又往右边看去,发现了一个大石碑和一排排英雄纪念墓碑,尽管大多数其实是无字碑,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下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战乱纷飞的年代,人们连粮食和生命都难以保全,更别提能完整的找到每一位牺牲的烈士的名字了,但后人们仍然要设置这些无字碑,就是为了告知所有人,革命先烈们其实不是白白牺牲的,是为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他们一定会被铭记风骨一定会长存与世间。
 
队员们怀着敬畏之心在墓地上挨个石碑都停下脚步驻足了片刻,绕了一圈才到大石碑面前,石碑面前有许多束鲜花,看起来都很新鲜,由此可见这个地方从来都不缺怀有敬畏之心的人前来瞻仰,队员们见状也想献上一束鲜花聊表心意,队员们走下一层层台阶找到了一名卖鲜花的小贩,队员们每个人都买了一束,心怀敬意的献在石碑面前。队员们还互相交谈着自己所知道的关于西梁山战役的内容,其中不乏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因此队员们打算进入场馆内一探事实的本质。
场馆的大门紧闭,队员们经过了一番波折才找到了场馆管理员打开了大门。由于是管理员临时开的场馆,场馆内并没有空调,在这个密闭的空间里,队员们都是大汗淋漓但却丝毫没有消减对这场战争历史的探究。队员们了解到1949年4月,在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全面发起渡江战役之前,在安徽和县长江北岸的西梁山,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第30军第90师奉渡江战役总前委命令,率先打响了“渡江战役第一枪”,打乱了国民党军队长江防御部署,牵制了敌人数万兵力,为我军横渡长江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我军战史上留下了光辉一页。“西梁山战斗是一场重要的牵制战”。西梁山一役,我军声东击西,敌人误以为解放军要打下西梁山,从西梁山渡江,并与敌军反复争夺,加深了敌人的错觉,敌人更加重视这一带的防御,调集了大批兵力火力进行防守围攻,我军从而成功迷惑和牵制了敌人,保证了兵团主力从荻港、鲁港、三山镇等处的顺利强渡成功,并使固守西梁山的敌军遭受重创,瓦解了敌人的军心,最终完成既定主要任务——帮助主力部队成功渡江,在我军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但是,短短数天的西梁山战役是一场极为惨烈的大血战,包括第270团团长朱慕萍、第269团一营营长范光和在内的人民解放军1500多名指战员,在“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坚定信念下,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大军渡江的胜利和江南的解放。为缅怀先烈的光辉事迹,激励后人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1952年起,党和政府在西梁山上建立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及革命烈士塔、馆、墓、亭、院等,供后人瞻仰怀念。
队员们通过在场馆内的学习对此次战役的具体情况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再也不会稀里糊涂的为了此事盲目辩论,之后队员们还去了革命烈士塔,在正午太阳的暴晒下,队员们仍然爬过一个个土坡登上纪念塔,这也代表了队员们的对烈士们的敬佩之情。
通过此次探访,队员们更加明白了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没有先辈们的拼死杀敌守护祖国统一,也就没有我们现在富强统一的中国,也就没有现在美好幸福的生活。此后我们将更加珍惜现在有的生活,并且热烈的期盼着台湾早日回到大陆妈妈的怀抱,誓死捍卫国家统一,为建设美丽和谐富强民主的社会而奋斗。
 
时间:2022-07-24 作者:刘慧 来源:爱开大学生 关注:
大学生社会实践推荐
  • 暂别云安,征途不止
  • 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成蹊社会服务队(以下简称成蹊队)本次三下乡活动第五天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为了给学生们在最后一天画上
  • 大学生社会实践
  • 生态与发展齐飞,绿水共青山一色
  • 《人民日报》指出“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生态福祉。”曲阜师范大
  • 大学生社会实践
  • 大学生秸秆调研,助力“变废为宝”
  • 七月来临又是一年盛夏季,小麦疯长,为加快推进地方建立绿色发展模式,积极推进农业有机废弃物回收利用,以“变废为宝”为主题,将秸秆
  • 大学生社会实践
  • 坚持绿色农业导向,引领乡村生态振兴
  •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快速提升期,我国将进入绿色发展驱动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时期。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不仅是资源环境问题凸
  • 大学生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