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精神不曾湮灭,抗疫天使续力相接
2022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100周年,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回望历史,我们心潮澎湃;面向现在,我们不曾畏缩;展望未来,我们蓄势待发。南京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青春里,心向党”实践团队重走家乡红色景点,贴近历史,赓续精神。并开展“抗疫党员故事分享会”主题活动,深切感知烈士精神在当代的体现。
参观烈士墓园,赓续红色基因 
7月10日,团队中作为学生党员的杨赵华同学前往革命烈士陵园了解历史。松柏环绕,绿荫满园,当双脚迈入那个庄严又不失生机的陵园时,他心中涌起莫名的感动。
在烈士陵园中,他参观了烈士丰碑、阅读了烈士英名录,并写下了自己的心得体会:杨赵华同学手持党旗站在馆前,为我们呈现出的不仅仅是这陵园的一角,更是常州市的红色文化之魂。
陵园石碑上的八个大字深入人心“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烈士们当年献身救国是多么的豪情万丈和慷慨激昂,看到这个石碑,不禁让人想起了那个水深火热的年代,无数英才人杰抛头颅、洒热血,只为祖国谋求解放。在蓝天白云下矗立的石碑,让人肃然起敬。
党员故事分享会—抗疫人物访谈7月9日晚,“青春里,心向党”团队成员共同组织了一场抗疫工作人员故事会,邀请了曾经或目前奋斗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为党员同志们讲述真实动人的抗疫故事。

第一位陈医生讲到,2020年春节,疫情刚刚爆发的时候,大家大部分已经回乡过年。但接到通知后都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工作岗位,一开始大家都没有经验,加上医疗资源短缺,条件十分艰苦。但所有工作人员都无怨无悔,齐心协力度过了那个难关。
第二位张医生由于工作安排没有前往一线,而是留守在本地医院。他为我们讲述了其同事在湖北大别山医疗中心,一样是医疗设备的短缺,张医生为我们详细讲述了遇到的实际困难以及医护人员的应对措施。最后,张医生还念了一封同事当年援助时为山东医科大学的学子的回信与我们共勉。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次不过是轮到我们多做一些!”这是医者自谦,更是谆谆教诲。前行者背负使命,已载誉而归;青年人必将以此自勉,接过历史红旗。
如今的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先贤烈士和抗疫天使,抑或是一个个默默奉献的普通人,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作出巨大的贡献,我们当代青年也应义不容辞。须一心想党,和先烈一样为祖国和人民奉献自己。眼前是千百年未有之中华崛起之变局,身后是千万人投身于民族复兴之积蓄。我辈青年,必将继承光荣传统,刻苦努力,不忘初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南京工程学院“青春里,心向党”暑期实践团队 报道员:马杰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