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园学子社会实践:新旧结合,传承书法

  众所周知,一个民族想要不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化和力量缺一不可。文化是民族发展的基石,想要将文化留存下来,文字的发展必不可少。在我国,文字的发展衍生出了书法,经过时间沉淀,如今的书法可谓是发展到了顶峰,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等等均有顶级的书法家,就连石刻也有顶尖的作品流传下来。为了更好的了解石刻文化以及可以更好的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发展,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苯心未来实践队”前往位于齐河县大清河边的碑廊进行观赏和学习。

  图为碑廊中留存的石刻作品。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吴振越供图。

  步入碑廊,队员们仿佛穿越了时空,每一块碑石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这些碑刻不仅是文字的载体,更是历史的见证者,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在古代文化的海洋中。碑廊中的作品不仅仅是作者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歌颂,还有对于当时历史的记载与感想。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体会到中华文人墨客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还可以通过文字来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可以通过一些纪实性的作品来了解当时的历史事件进而让我们对历史可以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

  该图为纪实性作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吴振越供图。

  碑廊中汇聚了众多书法大家的真迹,如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这些碑刻上的字迹或苍劲有力,或清新飘逸,让人在欣赏中感受到书法的独特魅力,对书法艺术的热爱油然而生。除了书法碑刻外,碑廊中还有许多精美的石刻艺术品。这些石刻作品形态各异,技艺精湛,展现了古代工匠们的卓越才能和无穷智慧。在惊叹之余,也让人对古代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最让我们震惊的是那位于碑廊前面的“羲”字石刻,龙飞凤舞的石刻写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道尽了中华民族对于义气的看重!

  然而,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少的人去关注石刻的历史,这对于石刻的发展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到底该怎样才能让这传承了千年的文化继续传承下去。首先最重要的便是保护文物,我们应该对碑石进行定期的清洁、维护和修复,确保其物理状态良好。这包括对抗风化、腐蚀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以及防止人为破坏。其次便是加强百姓对于石刻的认识,让他们不在感到陌生。我们可以通过举办展览、讲座、工作坊等活动,提高公众对碑林文化价值的认识。教育项目可以针对不同年龄和兴趣的群体设计,从而最大化地传播碑林的知识和意义。

  游览碑廊不仅是一次视觉和心灵的盛宴,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洗礼。它让我们意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激发了我们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每个人的游碑廊体验都是独一无二的。有人可能更关注历史背景,有人可能更欣赏书法艺术,还有人可能更感慨于石刻艺术的精湛。但无论如何,这次游览都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宝贵的收获。

作者:吴振越 来源:爱开大学生
时间:2024-07-27 关注:
社会实践心得推荐
  • 穿越时光的巾帼烈焰
  • “巾帼不让须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直到多年后的今天,我才深刻体会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豪迈与力量。这不仅是对历史中那些英勇无
  • 社会实践心得
  • 红色文化铸精神,女性力量绽芳华
  • 在历史的长河中,红色文化犹如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译”路寻迹,“译”心向红实践队肩负着传承与
  • 社会实践心得
  • 走访农家乐,感悟乡村振兴新活力
  • 走访农家乐,感悟乡村振兴新活力
  • 7月13日,我作为安徽工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的一员,踏入了张庄村,参与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振兴实践活动——走访农家乐。
  • 社会实践心得
  • 青春在乡土中绽放,实践让梦想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