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快节奏、高发展的时代,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在见证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但与此同时,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尤其是水污染问题,成为了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之一。2024年7月24日,浓“农”深情,“乡”约振兴实践团展开了一次关于污水处理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次经历不仅让我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每一位环保工作者肩上的责任与使命。
起南村积极抢抓山东省美丽乡村建设、淄博市城乡环卫一体化、桓台县乡村振兴“七位一体”建设等重大政策机遇,制定了村庄发展三个“五年规划”,实施了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绿色发展等在内的一系列生态振兴有力措施,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每年都有新变化。
实践之初,当我踏入那座看似普通却承载着重要使命的污水处理厂时,眼前的景象让我颇为震撼。一池池浑浊不堪、散发着异味的污水,与日常生活中我们依赖的清澈水源形成了鲜明对比。讲解员告诉我们,这些污水来源于城市的各个角落,包括粪污、生活污水等,如果不经过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将对河流、湖泊乃至整个生态系统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这一刻,我深刻意识到污水处理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通过魏书记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为实现旱厕粪污和蔬菜秸秆的无害消化利用,起南村投入480万元,注册成立桓台县洁万家旱厕清洁有限公司,历经五年时间建设了旱厕粪污与蔬菜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与起凤镇政府签订了旱厕粪污清运处理合同,将全镇1.8万余户、6.1万余人的旱厕粪污进行集中收集处理,同秸秆共同发酵后通过水肥一体化的形式用于农田灌溉。在项目利用过程中,粪污和秸秆经发酵池混合发酵形成沼液,沼液通过地下管线输送至沼液储存池,与一定比例的水混合后,再经扬水站输送至农田灌溉管道口,最后通过大型绞盘式喷灌机施入农田,不仅实现了旱厕粪污和大棚蔬菜秸秆的无害处理,还节省了化肥用量,每吨综合处理成本不足50元。
图一、图二为起南村粪污发酵池
乌河,这条发源于淄博市临淄区辛店街道矮槐树村、全长60千米的河流,自古以来就是淄博地区的重要水系之一。它见证了桓台乃至淄博的变迁与发展,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资源。在调研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乌河对于这片土地的重要性,以及它在城市发展和生态保护中的独特作用。
首先,乌河的自然风光令人陶醉。调研途中,我们沿着乌河岸边行走,只见河水清澈见底,两岸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尤其是乌河湿地,更是成为了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展现出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美丽。这种自然景观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为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其次,乌河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乌河不仅是一条自然河流,更是一条文化之河。它流经了多个历史文化遗址和名胜古迹,如桐林遗址、董褚遗址等,这些遗址见证了淄博地区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同时,乌河还孕育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如乌河大曲、缠丝鸭蛋等特产,这些文化元素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文化内涵,也为城市的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图三为起南村乌河下游
然而,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由于历史原因和人为因素,乌河的水质曾经受到过一定程度的污染,生态环境也遭受了一定的破坏。但是,近年来,淄博市政府和桓台县政府高度重视乌河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综合治理。通过实施河道清淤、两岸绿化、修建人工湿地等措施,乌河的水质得到了显著改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有效恢复。村里的魏玉霞奶奶说:“原来村里的臭水沟到处都是,出门就是臭气熏天,现在环境变好了,不像原来一样了,家家户户都照书记说的做,脏水也不
往河里倒。”
图四为起南村村民对耗资耗力进行污水治理的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将近七成的村民表示支持耗资耗力进行污水处理。而且通过调研发现,化肥、污水所带来的环境问题逐渐引起人民的关注,村民也开始加入到环境保护的队伍中去。
这次调研让我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因此,我们应该继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推动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