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其中,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活力。乡村文化振兴要深入贯彻习近平主席文化思想,保护乡土文化、重塑乡土文化、涵养乡风文明、繁荣文化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和产业振兴力。
在农村生活的人都知道,买东西不一定是去超市,而是去集市。与超市相比,集市的历史更加悠久,它起源于史前时期人们的聚集交易,以后常出现在宗教节庆、纪念集会上和圣地,并常附带民间娱乐活动。再者,集市是由人们自发组建的并没有超市中的规章制度,在逛集市时我们并不受限挑选方式,买到自己心仪的产品就好。在超市中买东西时,价格并不是有消费者来决定,而是由卖家来决定,而在集市上我们可以和商家讨论价格,与超市相比更具有人情味。
图为集市购买场景。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吴振越 供图。
然而,受大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超市在乡村开办,这就导致人们更加倾向于现代化的超市而不是传统的集市。当然,由于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城镇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乡村,而留下的老人也渐渐的不能独自去集市,这进一步导致了集市的没落,对集市乡村文化的延续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除此之外,一些消费的乱象也进一步加剧了集市的消亡,诸如盲目的加价、销售假冒劣质商品、欺诈消费者、道路拥挤堵塞。
图为道路拥挤情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吴振越 供图。
想要延续集市文化,集市的乱象必须解决,我们该怎么做?首先,我们可以加强市场监管,增加市场监管频率,完善监管制度,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从而减少“三无”产品的泛滥。然后,我们可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乡村集市的基础设施,比如扩大市场面积、优化交通布局,以减少占道经营的现象,保障人车流畅通行。再者,我们可以提高商贩素质,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乡村集市商贩的业务素质和法律意识,使其自觉遵守市场规则。最后,我们还可以增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大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减少因购买“三无”产品而受到的损害。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乡村集市目前存在的占道摆摊、“三无”产品泛滥等乱象,为当地群众提供一个更加安全、有序的贸易环境,更可以为乡村集市文化的延续保驾护航。
图为“苯心未来”社会实践队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吴振越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