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耕耘,静待花开

为期半个月的黄石港社区支教已经圆满结束,回想起来仿佛还在昨天,最后一天结束时跟孩子们说再见的感受竟与平时下放学又多了一层,有感谢,感谢孩子们半个多月的配合,有不舍,或许以后都不会有这样的机会再见面了。经过了半个月的支教,我也明白了对于学生我们所需要付出的不仅仅是教授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开阔他们的眼界,让他们能够通过我们的讲述更多的了解外面的世界,在生活上给予他们正确的鼓励和指引,让其身心健康的发展。作为思政专业的学生,我们组主要负责支教班的红色教育,通过讲述一些红色故事,让学生们了解红色文化,引导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我们看来,他们是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吸收掌握的很快,看着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配合,觉得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了反馈,这让我们都感到很开心。
支教活动过程中的教育是相互的,学生会出乎意料的调皮,学习基础也参差不齐,慢慢来,多点耐心,尤其对于小学的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养成好的行为习惯。但他们无一例外都是渴望知识的,都是好孩子,当我们面对孩子们天真的笑脸,面对他们收获知识的快乐,其实受教育的也是我自己,对于我自己也是一次心灵的净化,自我价值的实现能够有一个充实、难忘的人生经历,使我能够在支教的过程中释放和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将爱发扬传承。
这让我想到陶行知先生说的一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次支教也许对于我来说是一场心灵的修行。因为暑期支教需要留校一段时间,家人们不是很理解,也想让我早点回家,可我依然坚持留下来了,最后证明我的坚持是有意义的,至少对我个人来说是有极大的收获的,有人问我支教有什么意义,支教好像并没有我想的那么神圣,我们也不可能在短短的几天教会他们什么,也根本改变不了什么现状。但是,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让孩子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多多少少能对他们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能给那些处于相对闭塞环境下的孩子一点点走出去看看世界的动力和憧憬。去支教应该教会给孩子的是独立面对生活的积极心态,这才能他们真正受益。对我们个人的成长来说依然是有极大帮助的,锻炼我们随机应变的能力,提前让我们适应真枪实战。支教过程中给山区孩童们以关爱和引导。通过支教引导他们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端正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引导他们从被动到主动学习。同时我们也会给他们树立良好的榜样,交给他们一种能力,一种认知自我的能力,一种认识世界的能力,一种关爱自己更关爱他人的能力。     
对我个人来说,我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技能实操能力都得到了很多的锻炼。这些天支教的日子也让我收获了很多很多宝贵的财富。仍然记得第一次试讲时的紧张担心,甚至说话都口误结巴,刚开始的害怕面对学生,可很神奇的是,当我站在讲台上面对孩子们时,孩子们求知的眼神,我突然就由害怕怯懦变得自信从容,讲课时我也不会再感到担心害怕,更多的是体会到在与小朋友相处教学中的点点滴滴的快乐。小朋友会在下课的时候跟我闲谈聊天,会在课堂上动脑思考甚至反问老师他心中想到的问题,会在上课的时候谈谈他自己的兴趣与梦想,会在偶尔的调皮捣蛋的时候把老师逗乐。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当我下课之后,有几位学生走过来跟我说:老师,我好喜欢你,然后全班的孩子都依次走过来跟我打招呼,那一刻我忽然感受到站在讲台上的责任和使命,内心也更加的坚定。
最后,成长对我来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支教则是一颗催化剂。回顾自己支教半个多月的日子,与孩子们和谐相处,与同事一起探讨教育方法,发现自己其实挺享受这样的生活的。虽然支教活动已经落下帷幕,但我知道,对我来说,支教不止于此,孩子们未来的路也永远不止于此!
最后的最后,希望我们都能活成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时间:2023-09-04 作者:肖易婷 来源:线下支教 关注:
社会实践心得推荐
  • 传承前辈精神 唱响当代决心
  • 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学生以老少对话传承五老精神为主题,开展了制作《读懂中国》视频的暑期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每一个团体成员都被前辈
  • 社会实践心得
  • 学习书法,传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