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家乡历史 追寻红色记忆

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推进党史教育、党史学习更深入群众,2022年8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红船筑梦”社会实践队成员来到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胜利社区举行红色文化宣讲活动,开展以“走进家乡历史,追寻红色记忆”为主题的社会实践。

岁月承载着历史的步伐向前流淌,冲刷了多少人的记忆。然历史不容忘却,铭记历史,国家才能更加坚定地向未来走去。学好百年奋斗史,为现代化乡村振兴赋能,为让百年党史更加深入人心,同时推进社区红色教育,7月7日下午,“红船筑梦”社会实践队队员进入胜利社区开展以红色文化教育为主题的宣讲活动。

走进社区,实践队员发现,正对社区大门的是一方红色宣传栏围成的四边形栅栏分布于中心道路两侧,直走进去宣传栏上是社区内各地村庄的发展状况和历史沿革及著名事迹。从宣传栏上,实践队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 各个村庄的发展背景及现下发展状况,可以学习了解本地的文化,宣传栏上还张贴了许多抗战时期的革命故事和英雄人物和他们的英勇事迹,通过宣传栏可以展示给所有来参观的人,帮助红色文化故事更好地传播。

此外,据村民讲述,社区还有许多热心的老人经常会有组织的在一些固定的节日,如建党节、国庆节等开展革命故事讲述活动,到时,社区所有的小朋友几乎都会参加,通过这种方式跟小朋友们讲述当年的抗战及武工队的故事,让小孩了解本地文化,饮水思源,让老一辈的艰苦奋战精神在年轻一代萌芽生长且传承下去。

在这里,社区的热心大爷向实践队员讲述了当地英雄人物--爆破大王盖希云的故事。盖希云生于垦利区郝家镇黄店村,出生与贫苦之家,1944年参加八路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战士、班长、排长、侦察连长等职。参加大小战斗120余次,多次立功。1945年9月,在解放无棣战斗中,攻城部队严重受挫,在4名爆破队员先后牺牲的危急时刻,盖希云挺身而出,炸开城门,保证了攻城的胜利。无棣县城解放后,他被评为战斗模范并被誉为“爆破大王”。在后来的攻打济阳和邹平的战斗中,盖希云出色完成爆破任务,各荣立一等功一次。1947年,盖希云参加了掩护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梁山狙击战,在战斗中英勇作战,用手雷炸毁敌人的坦克,用炸药包炸垮敌人的指挥点,战后被华东军区称为“二级人民英雄”。

     听了爆破大王盖希云的故事,实践队员再次深刻感悟到,祖国的尊严与繁荣,是先辈们用热血换来的,百年来,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弘的史诗。英雄们的奋斗无不是为了人民的幸福,人民的未来而战斗。他们的斗争、拼搏、奋斗,都是为了人民,为了人民不再遭受压迫,为了人民不再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他们拿起武器,誓死捍卫我们的人民,为了那个美好的明天而奋斗终生。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英雄浩气万古长存”,经过本次社会实践,队员深刻认识到红色文化的巨大价值和重要意义,尤其对于中国的少年和青年一代,对于价值观的塑造具有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不论是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行各业的集体,每个人都在用行动续写红色文化的传奇,追寻红色记忆为进一步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红色精神血脉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历史长河沉淀的精神力量,不单是为了诉说过去,更是为了迎接未来。行程万里,不忘初心。红色精神植根于我们血脉之中,是激励人们开拓进取、矢志不渝的强大精神支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弘扬这些红色精神,将红色革命精神融入到时代发展中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直面未来前进道路上的挫折和挑战,勇于向未知和不确定“亮剑”,以史为灯,照亮前方的漫漫征程。

 

时间:2022-08-21 作者:王旭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红船筑梦实践队 关注:
社会实践心得推荐
  • 走进家乡历史 追寻红色记忆
  • 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推进党史教育、党史学习更深入群众,2022年8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红船筑梦”社会实践队成员来到山东
  • 社会实践心得
  • 用热忱点亮梦想
  • 西安外国语大学开展了全国大学生2022年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一起云支教 携手创未来”专项活动。
  • 社会实践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