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黛秀娥,只此青绿”。盛夏时节,“三面青山一面湖”的巢湖胜景中,处处渗透着自然之美。俯首鸟瞰,八百里巢湖,万顷碧波,湖光山色尽收眼底;登高远眺,绿荫满山川,万木葱茏,山水相依美不胜数。巢湖美如画。
巢湖流域矿山众多,以前,粗放式采矿一度让这里秀丽的青山变得“满目疮痍”。近年来,当地实施矿山治理与生态修复的“造绿”工程,通过“养山”,恢复区域内自然生态系统,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成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
时针拨回到十年前,这里是另一番景象。现在目光所及的青山,曾因挖山采矿“遍体鳞伤”。巢湖市的散兵镇、银屏镇、夏阁镇、庙岗镇、苏湾镇、卧牛山街道等地分布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上世纪60年代,巢湖市开始规模化矿产资源开发,高峰时期,全市约有240个采矿权。早期的矿业活动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忽视对矿山环境的保护,加之开采技术水平粗放落后,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矿山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问题,也给未来发展留下了一堆“欠账”。

修复前的废弃宕口
十年后,对症疗伤重塑绿水青山。炮声隆隆,灰雾蒙蒙,飞石伤人,炸山采矿,富了口袋却毁了青山。巢湖作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是长江中下游的重要生态屏障。修复矿山生态,重塑绿水青山,刻不容缓。从2007年开始,巢湖市以矿业权专项整顿行动为契机,累计关闭、整合各类小型采矿企业100多家。
巢湖市提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巢湖”,聚焦“改善环境、保护资源、修复生态、再造景观”,“宜耕则耕、宜建则建、宜景则景、宜林则林”,系统构建矿山生态修复新格局,并且先后申报国家级“合肥市环巢湖地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国开行“环巢湖矿山治理修复工程”“环巢湖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等一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修复项目,对全域废弃矿山进行地质灾害和视觉污染治理。在实施矿山生态修复这项系统工程中,一个由安徽省地质行业类知名专家组成的“智囊团”,一直为巢湖“养山”建言献策。
经过十来年“治疗”,巢湖的废弃矿山开始“焕颜”。截至目前,巢湖市已实施国家级合肥市环巢湖地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巢湖片区项目)等各级资金项目共20多个,累计恢复废弃矿山生态环境约10平方公里。在此基础上,巢湖市还实施巢湖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总投资20.34亿元,计划于2024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巢湖市域范围内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

修复后废弃宕口改造成的尖山湖逸趣园荷花池
“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这是巢湖最美的时节。S316沿线矿山佛岭段修复区域已被植被覆盖。村民计划将成片的修复山体进行综合利用,因山制宜,栽种茶叶、蛋白菜、菌草等。届时全镇预计可以增加茶园1500亩,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更有社会效益。在G346散兵段,楚歌岭公园映入眼帘。这是巢湖市利用钱家山矿废弃宕口,结合“四面楚歌”典故打造出的一座占地120亩左右的山体公园。凉亭、假山、翠竹等设计元素让这座公园充满文化气息。这是“矿山+公园”新模式在当地的生动实践。
浮槎山下、尖山湖畔,有一座顺山势而建的大型田园综合体——尖山湖逸趣园。花海世界、蝶香园、薰衣草园、石林竹海、水果采摘园、沙滩……徜徉其间,随手“定格”就是“大片”。巢湖瞄准乡村旅游这片“蓝海”,把过去的“生态短板”变成“生态样板”,把生态“颜值”变成经济“产值”。

修复后废弃宕口改造成尖山湖逸趣园花海
金山银山,不是等来的,也不是守来的,必须开动脑筋从绿水青山中“变”出来。从“卖石头”到“卖风景”,巢湖市用实践证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科学内涵与深远意义。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巢湖市正努力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当地发展的“金饭碗”,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定盘星”。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锦绣画卷,正在巢湖沿岸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