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日记 | 从少年始,以情传递
风淅淅,雨纤纤。云层沾了墨,笔直的线,断断续续,从天空连到地面,雨丝与山林交融,藕荷色和青黑色晕染,天际隆隆的云像是浪,从世界的尽头推了过来。伴着窗外蒙蒙的薄雾,我的第一堂课,正式开始。
虽然已经经过了长久的准备,但陌生的线上教学工具和学生们的新面孔,还是让我多了一丝期待和紧张。我的第一堂课是医学急救知识科普。作为医学生,救死扶伤是我们的职责,无病无灾是我们最真切的期望。三分治疗七分预防,国民医学知识的普及对于预防疾病有重大作用,作为大学生,我们长久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接受到外界环境传达给我们“保护好自己”的讯号;但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们,一方面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另一方面对于生命安全的重要性还没有具体的概念。因此,充分考虑到孩子们的理解接受能力和当下所处的生活环境后,我将课堂上复杂的名词口语化地表述,将第一节授课内容设置为生活中常见的突发紧急情况的救助方法。
当人们不慎“呛到”时,我们可以采用海姆立克法进行急救;飞虫入耳时不能掏耳朵,正确的做法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以手电筒将其引出;头部被砸伤时,亲朋好友的陪伴不仅是心理上的安慰,更是需要及时注意伤者的病情轻重……一桩桩看似平常的情况,如果未得到及时救治,却极有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生命安全无小事,我的语气严肃而认真,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却丝毫没有减弱。
第一节课堂的互动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在下午的阅读课上,我能够越来越自如地跟孩子们打招呼,一起分享《简·爱》这本书。书中的主人公简·爱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勇敢追求爱情,超脱于世俗,为自己的尊严而活。“人的价值=尊严+爱”,我对孩子们,也对我自己说,扎根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的深挚爱情,具有如此强烈的震撼心灵的艺术力量。
从手忙脚乱到镇定自若,从到课人数起伏不定到全员到齐,我们和孩子们相互磨合、共同成长,正如《师说》所言,“教学相长也”。
窗外鸠鸣雨歇,山后云销日落,飘荡的灵魂也落了下来,在这几日的忙碌里,我似乎能看到自己创造的价值和意义,看得到那些被长久尘封的、被否认的独属于我的珍贵特质。这或许就是支教的魅力,激活青春里流淌的热血和志向,走进公益,从少年始,用一代青春感染另一代青春。
时间:2022-07-15 作者:山东大学小树林支教调研团 刘畅 来源:爱开大学生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