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学子三下乡感悟:助推文化发展,点亮乡村振兴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农耕史,以农耕文化为主要代表的乡村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擘画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其中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既要塑好形,也要铸好魂。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富脑袋,意味着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显著提升、精神风貌显著改变,这需要充分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7月13日,我跟随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赴合肥淮北乡村振兴实践队来到了湖北长岗村,旨在推广普通话,助推乡村文化发展,点亮乡村振兴。
    此次活动我们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从而融入乡村生活,更深入地推广普通话。
    一是了解当地居民普通话的基本情况。这一天,我们来到了一户人家,爷爷奶奶们都很热情,通过与当地的村民交谈得知,村民们基本上在日常交流中使用方言,普通话的普及率比较低。有的人会讲普通话却很少讲,还有一部分人不会讲。大家在使用普通话存在以下问题:一、受“从众心理”、“趋同心理”的支配。因为周围没有形成说普通话的风气,有些人害怕说普通话不能被别人理解。会招来讽刺、所以采取随大流的态度。因此,许多人进行社会交际时不愿意说普通话。受传统观念的制约,在农村外出打工上学的人回乡之后。人们是以说不说普通话为衡量是否忘本的标尺。在农民的传统观念里。你会说普通话。不是你出外获得了一种语言能力,学会了一种异地生存的本领,而是增加了与家人的隔阂、拉开了与乡邻的距离。二、普通话表达不流畅。因为平时不经常说普通话,所以不能用普通话流畅地表达思想感情、他们总觉得说普通话很别扭、不习惯,影响表情达意。于是就不大愿意说普通话。有时开头说的是普通话,说了几句觉得不方便又改说地方方言。也有一些人因为普通话说得不好。害怕出丑、害怕被人笑话,干脆就不说普通话。三、没有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有些人头脑中根本不知道推广普通话是由国家宪法所规定,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他们错误地认为说不说普通话是个人行为。与他人无关。因此,他们在应该说普通话的场合根本意识不到使用普通话,而是随心所欲地让方言大行其道。
    二是向村民们介绍普通话,让大家认识了解普通话并鼓励多讲普通话。我们来到一户人家,向他们说明我们的来意,他们热情的招待我们,并愿意倾听。我们介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向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语言的表达能力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进行社会实践的基本技能,无论是搞现代化还是建设城乡一体化,都必须普及国家的通用语言,这个化、那个化,首先是要学会普通话。如果没有更多的农民会说普通话,他们就不可能在更广阔的地域范围和就业领域谋生,真正实现自身与社会同步发展。听了我们的一些介绍,大家都表示感兴趣,并乐意去学习讲普通话,去推广普通话。
    通过这次的实践活动,我们有很多大的收获。我们不仅更深入地了解了普通话的相关知识,也一定程度地提高了自己讲普通话的水平。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村民们意识到了讲普通话的好处,也意识到说好普通话对于促进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交流和团结,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有重大的意义。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我们国家会把普通话普及到国家所有地区,甚至全世界。(通讯员 罗星怡)
时间:2022-07-12 作者:罗星怡 来源:社会实践 关注:
社会实践心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