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感悟:找寻扶贫往事,不忘同富初心

528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记者会上,语重心长地强调中国有6亿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平均月收入就1000元左右,一时在互联网上引发了舆论热议。

而这,直到8月自己在互联网上找寻实践的相关材料时才看到,在赶往扶贫一线老师家中的公交车上的我,被李克强总理那句话震撼得,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是啊,如果没有这次三下乡的实践,也许我根本就没有机会去深入了解到我国底层人民的真实生活。

 “真的是太贫困了,生活条件脏乱差,基本上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没有劳动能力。”一位扶贫一线的老师说道。

“基本靠农活维持经济收入,如果遇到自然灾害,只能靠政府的补贴金生活。”一位已脱贫的贫困户回忆道。

“家里劳动力不足,或者因为一些重大事故造成经济损失,还有一部分就是学生上学问题。”一名高中资助办的工作人员说道。

受访人这一字一句的讲述,带我走进了一个真实的、一米一盐精打细算的世界。

扶贫应扶智,是一线帮扶人最大的感悟,观念与思维是扶贫的根本。贫困户多为农村居民,受限于经济条件,没能拥有更加宽广的视野,从而对子女的教育不足够重视,只认为送孩子上完九年义务教育就算了,除非孩子的成绩优异,不然就让孩子辍学打工,相对于培养孩子,让孩子快速成为家中的劳动力就变得更加现实了。不仅如此,这样一代代的教育和周遭的不良风气会促进助长,这种只图短期利益的风气一旦形成,教育资源被抛弃、丢失,这时,想要脱贫致富就更是难上加难了。扶贫还应换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民情,仔细分析,精准规划,将产业项目引向贫困地区,抓住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将相关产业向贫困地区倾斜,解决贫困群众就业的问题,建设公路基础设施,为当地的发展、当地贫困户的发展提供便捷的条件,并对贫困地区的人民培训技能,人人有一技之长,人人有创收之地。扶贫也当扶心,让人民看到未来的希望,才有足够强大的内因驱动有力的外部行动。唯有在心灵的源头改变人的思想,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原来等、靠、要的被动思想,才能真正帮扶群众脱离贫困,逐步实现小康。

听完他们的讲述,我只觉沉重,了解完政府在扶贫工作中的努力,又只觉惭愧,空有热情,却没有能力去助力扶贫事业。但转念一想,也许这正是国家的意愿:象牙塔中的我们,是有必要去深入底层去接触社会的。也许我们带不过去致富项目,也许我们拿不出来解决方案,也许我们总会在无意中给社会徒添麻烦,但这类实践是有必要的,它是大学生走出象牙塔接触社会的一次探索,是对自身综合能力的一次锻炼机会,更是避免与真实的底层社会严重脱节的方法。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党和政府能带领14亿人民摆脱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一件艰难而又伟大的事情。但李克强总理的那句话如若针砭,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仍是我们要面对的问题,任重而道远。同时,这次的社会实践里,我也学会了很多,也了解了很多,这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对我都有很大的帮助,我一定会坚持下去,以行促知,知行合一,不脱离群众,做一名有思想,有能力的当代大学生。

时间:2020-08-31 作者:李庚铮 来源:李庚铮 关注:
社会实践心得推荐
  • 寻访新郑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的心得感悟
  • 洛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赓续红色血脉,书写时代芳华”红色寻访实践队成员代表乔赢同学来到了河南省新郑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接下来
  • 社会实践心得 06-12
  • 参观辽宁工业博物馆有感
  • 参观辽宁工业博物馆有感
  • 2022年6月12日我去参观位于沈阳铁西区的中国工业博物馆中国工业博物馆是对现有的沈阳铁西铸造博物馆进行改造、扩建而成
  • 社会实践心得 06-12
  • 党史学习,强健精神
  • 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学习百年党史,传承红色精神”暑期社会实践队由队长管平带领全员学习党建立初期的背景环境。
  • 社会实践心得 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