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开启后,正能量实践队立即就近展开调研,其中山东区两名队员通过对各自家乡近十来年的变化和家乡的风景名胜的走访调查了解到家乡的“巨变”并表达了他们内心的感悟。
孔同学通过查询自己家乡肥城市的县志和走访名胜古迹,感慨道:“记得小的时候,我住的村子里只有一条公路,但还是沥青路,而几年来,得益于政府的政策,村里的水泥路越来越多,沥青路也都拆掉换成了水泥路。尤其是在今年的4月份,村村通计划落实到郝庄村,门前狭长的土路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以前下雨后出门鞋上粘上泥巴的事情再也不会发生了”。接着,孔同学又走访了村里那家幼儿园,他在笔记上写道:“ 现在孩子们的童年真的令我羡慕,他们配备了优秀的幼儿教师;在现代化的设施中学习和嬉戏;幼儿园不知扩大了几倍,以前我在这里的时候,院子里只有一个小沙池,一个滑梯,玩具嘛不过是废旧的轮胎罢了。而现在,各种各样的玩具和图书数不胜数,甚至还开设了舞蹈课和武术课。”通过查询相关资料,孔同学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认识并分享给大家,“肥城,山东省泰安市所辖县级市,古称“肥城县”。它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山西麓,东与泰安市岱岳区接壤,西与泰安市东平县、济南市平阴县为邻,南与泰安市宁阳县、济宁市汶上县隔河相望,北与济南市长清区以山为界;总面积1277平方千米 。西周时肥族人散居于此,古称肥子国,肥城因此而得名。西汉初设置肥城县,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史圣”左丘明故里、“商圣”范蠡隐居经商之地,有“君子之邑”之誉 。”
刘同学去了龙山了解一下当地的龙山文化,他首先去了龙山文化博物馆了解一下龙山文化,观看了龙山的黑陶艺术,各式各样的黑陶陶器映入眼帘,从简介中了解了更多的黑陶文化,接着向相关工作人员询问了一下龙山文化的相关历史,询问了龙山黑陶的炼制过程,由来以及它的发展历程并且向工作人员提出自己在观看中的疑惑。接着去了龙四村,去向当地村民询问一些关于龙山文化的问题。他了解到,“龙山文化”举世闻名,最初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因而得名“龙山文化”。非常了不起,它证实了中华文明源自本土,是我们正宗的中国文化。当地精美的黑陶文明,完全有别于黄河流域的彩陶,所以龙山文化又称作“黑陶文化”这一发现让当时中国的第一代考古工作者惊喜不已,因为这是中国独有的黑陶文化。它证明了中华文明存在着特殊的、独立的源头。了解后他说到:“龙山的黑陶文化还是令我特别震惊的,让我佩服古人的智慧,他们可以把握住烧制瓷器的火候,烧制成一件件瓷器,并且保留言传下来。接着我去村里面询问村民,他们热情好客,对我提问的问题毫无保留的全都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