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爆发的时候我在家里自我隔离,看见山火蝗灾蔓延,听说战争一触即发,身边人的共同话题都变成了那几个,在荧幕上霸占着。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杏林助梦”医疗服务团。在苏北城市圈当中,以云调研为主,聚焦于中老年慢性病,为疫情下的慢性病防治和失能半失能人群的疫情期间的护理做出调查。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起坚定医学生的理想信念,医以济世,术以求精。
图为团队成员线上会议讨论问卷设计
我实践的对象是患有慢性病和半失能的中老年人,最年轻的也在45岁以上。人的50岁是天命之年,这个年龄是最通透的时候。很多慢性病发生的原因以及它的防治问题都和饮食、卫生习惯有关,在地区风俗大同小异的情况下,很多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我所做的,是为历史抚平伤痕。
室外问卷调查,知识科普、和同学讨论问卷设计、义诊、收集资料采访,这吹不出褶的平静日子,也在闪着光。
图为给老年人讲解、填写问卷内容
爷奶奶很喜欢我们,见到谁都会夸我们好看,夸我们精神,不是指说会打扮,是因为年轻本就好看。旧时因为战乱、疾病、饥荒,生活都是问题,还会有一些毁容或者残疾。想再靠打扮去弥补也很难了。所以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在安稳的岁月里,就是一种好看。
山火、瘟疫、战争,世界依旧喧嚣,对于他们来说,这是天大的事情,会围绕着某个事情说好久好久。互联网的记忆是短暂的,他们会忘了出门前锁上门,离开之前要关灯,但是会记得这些他们听起来很大的事情。他们的生活很简单,很多人早睡早起,不爱睡觉,洗衣做饭,邻居走动走动晒晒太阳,有的爷爷奶奶会经营小杂货铺子,有的帮孩子打理打理餐饮小店,有的就在家种点小菜,帮忙带带小朋友。时间在他们那里,一定是在翻倍地过着。
每个中老年人都是历史的博物馆,用一个人的一生来写成一本书,这丝毫不过分,但是这些是经常被人忽视的。患有慢性病和半失能的中老年人并不是社会的累赘,只是他们的问题和需求在时代、社会的进步与压力之下经常妥协了。生孩子的代价很昂贵,关爱中老年人也同样。办法总会有的,他们不会用智能机,我们给他们念问卷,替他们填;他们不认识字,我们给他们画简单的图画,做示范。总有人要去做这些事情,我也可以做这样的事情。
《北野武的小酒馆》里写:虽然辛苦,我还是会选择那种滚烫的人生。我想有青春,有热血,在自己的剧本里给国家带来一点一滴积极的变化,给民族积蓄力量,让国家充满希望。
我看这世界呼啸而过。
苏州大学“杏林助梦”医疗服务团袁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