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调研的深入我们也接触到了不少年轻的摊主,向他们了解了一些基本情况。他们加入到“摆摊大军”当中来一是为了补贴一些家用,二是由于疫情大学无法开学,摆摊可以让自己走出家门收获一些乐趣和生活经验。但通过与他们的交谈,我们发现“地摊热”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火爆,看似摆地摊时间自由,成本低廉,但是真正付出的进货成本和时间成本却得不到应有的收入。任何行业都有“二八原则”,只有20%的人赚到了钱,其余80%的人基本上都是“陪衬”。据调查摆摊所需要付出的时间成本是很大的:有82%的摊贩一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2个小时,可以说是全年无休。摆摊的自由只是一种心理上的错觉,在经济压力面前“摆摊人”要比“上班族”付出更多的辛劳。所以除非是产品特别新颖又物美价廉,否则基本上无法有实质性的收入。摆摊创业的想法很美好,但现实却有些骨感。
为了体会摆地摊的辛劳,更深刻的体会摆地摊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我也加入了摆地摊大军。从前期的计算成本,寻找进货渠道,完成进货,考察周边摆摊环境,寻找摆摊位置,设计摊位,布置摊位,事无巨细,在前期装备期间一丝不苟,不敢出任何纰漏。但在摆摊的时候我切实体会到了摆摊不易,支出的物质成本和时间成本在面对我从未经历过的砍价过程中最终败下阵来,货品也只能以亏本价售卖出去。有陆陆续续的尝试了很多新颖的形式,比如移动摊位等等,却始终得不到很好的效果。这样的结果让我真正体会到成本与回收不对等的滋味。
在探寻地摊未来走向的过程中,我们也采访到了一位创意集市的负责人。创意集市是定位于中高收入群体,以年轻人为消费主体的新型地摊模式,近几年正在火热发展,由此我们小分队成员认为未来地摊有大概率朝这个方向发展,但是负责人的话让我们重新开始审视这个方向。她认为:未来大规模向创意市集发展的可能性或许比较低。因为疫情后的地摊经济出发点是让老百姓能通过这种门槛低、成本低的方式获得收入,保证生活的稳定,而创意、精致属于更高的一个要求,老百姓们可能不会在这个上面花太多心思,领导管理者也不会投入太多精力在这个出发点之外的事上。由此地摊经济的未来何去何从还值得进一步的探索。
当这段时间我再走在大街小巷中,却发现地摊的热度渐渐降下来了,人们从最初的狂热中渐渐冷静下来,开始思考摆摊对自己的意义。地摊经济开始冷却下来了,以前热闹的地摊现在所剩寥寥无几,也已有多地宣布取消夜市流动摊点。
卫生问题、占道经营问题都是我们不可避免的话题。人间的烟火固然是美好的向往,我们记忆中那些走街串巷的吆喝声,浓郁芬芳的食物香气,是最温暖人心的存在。可人间的烟火还是清淡为宜,气息太过浓郁,也会成为人间的牵绊。